语文360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1. 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惜春伤怀吗?为什么?(4分)
2.结合下阕诗句分析词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1分)②不是为了惜春伤怀。(1分)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为了惜花而惆怅;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一犁水足,从而期盼丰年。(2分)
2.(3分)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1分),也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1分)。(结合文本1分,情感分析各1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释
①山冥:的水气很重,山色昏暗。
②幽艳:在暗处的花。啼红:花朵上逐渐聚成水珠,像噙着眼泪。
③塍(chéng):田间土埂。
④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作品鉴赏】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王炎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
诗词分工、各守畛域的传统观念,对宋词的创作有很深影响。诸如“田家语”、“田妇叹”、“插秧歌”等宋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在宋词中却很少涉及。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视。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在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词笔,语及近景,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如若顺流而下,则围绕“啼红”写心抒慨,当是笔端应有之义。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灵活心思脱俗。下片又复宕开,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朝朝出”、“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王炎词中勾勒出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
每当“做冷欺花”(史达祖《绮罗香》语)时节,“冻云黯淡天气”(柳永《夜半乐》语),文人墨客常会触物兴感,抒发怜惜情怀。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汇成宋词的一片汪洋。虽有深挚、浮泛之别,也自有其价值在。不过,萦牵于个人的遭际,囿于一已的狭小天地,则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点。这首《南柯子》却不同,即将因风雨吹打而飘零的幽艳啼红,和终年劳碌田间而此刻盼雨耕种的农民,由目睹或联想而同时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两端。
它不在惜花伤春旧调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声。作者的目光未为仄狭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较开阔。一扫陈思,立意不俗。

作者简介

王炎
王炎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