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本诗作简要赏析。(4分)
(4)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切?为什么?(4分)
(5)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4分)
(6)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4分)
(7)尾联和前三联是什么关系?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8)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4分)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4分)
(10)诗的颈联上下两句都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11)这首诗首联和颔联中各有哪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2)请对首句中的频字进行赏析
(13)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4)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渲染了什么氛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5)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16)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参考答案:
(1)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2分)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2分)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分)
(2)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
(3)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写秋风秋雨初定,雁群频飞,渲染秋意,寄寓乡思;颔联借他乡叶落,寒夜孤灯,烘托诗人的孤单凄楚;颈联写小园空寂,寒夜滴露,与僧为邻,更突出孤单寂寞的心境;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落和忧愤。
提示: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赋分来看,从题干对本诗的要求,均可以判断应当逐联分析。
(4)①卧比居更准确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寂寞孤单的常态,②也更准确地表明诗人未得起身、未获任用的人生际遇。总之,卧比居更充分地表现诗人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失意和忧愤。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②衬托。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
(6)颈联抓住秋季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意象(空园、白露等)鲜明,哀景衬哀情(1分);其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2分);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的孤身一人的情景(1分)。
(7)本诗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胸臆,是前三联哀景的因果揭示,也是情绪上的陡转,由悲凄沉郁到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2、感情:客居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每点2分)
(8)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4分)
(9)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 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4分)
(10)①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
②空园白露滴,运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烘托出夜阑人静;(1分)
③孤壁野僧邻,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1分)
④诗的颈联营造出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寂、凄清的意境。
(11)首联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1分)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这种情形强烈地惹起了作者的乡思。(1分)
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1分)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1分)
(或:一个寒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本已孤苦,加之夜深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也更觉夜长难捱,作者也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12)频字,表明了雁群之多,雁群投宿之急。由雁及己,更惹诗人思归之情。
(13)颔联: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尾联:直抒胸臆。
(14)渲染了宁静、清冷、孤寂的氛围。写法:烘托,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以邻居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烘托出自己孑然、孤单。
(15)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
(16)烘托手法。
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