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1.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3.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参考答案】
1.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的景象。
2.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
3.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
(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注释
1.江干:江边。
2.钓人:鱼人。
3.柳陌:两边长满柳树的道路。
【作品鉴赏】
《真州绝句》全诗描写真州景物风情,表现了真州景物美丽及风俗人情的淳朴
这首诗描写真州景物风情,表现了真州景物的美丽、真州风俗人情的淳朴。清新自然是这两首诗的特点。诗中景物淡远幽雅,特别是前一首写渔村的景物,为前人之诗所少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些景物都好似是诗人触目所见,信手拈来,十分自然。而所表现的诗情画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渔家生活图画。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虽在描写景物风情,实际上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含而不露地隐藏其中。前一句描写渔村景物和渔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村美丽景物和渔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赞赏。后一句描写真州农村的耕作和习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真州农民勤劳和淳朴人情的喜爱。含蓄的写法,使两首诗情外有味,读者若不细心思考品嚼,很难理解作者实际情感,自然也难于见得其诗之妙了。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