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的上片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阐释。
(3)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4)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3分)
(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6)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说明君与我之间关系怎样?湿字说明了什么?
(7)作者坐在快哉亭上赏景时,想到了什么?长记二字将作者的思绪拉到了哪里?
(8)上阕中,作者先写眼前所见快哉亭的景色,然后写过去在平山堂所见的景色,由现实写到回忆,这叫做什么写法?并做分析。
(9)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10)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在白头翁身上,寄寓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11)下阕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写出了江面的平静,而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则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这叫做什么写作手法?
(12)堪笑兰台公子直至结束,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或卷起窗帘,看见的亭台连水,碧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濛的景致。
(2)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虽然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指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3)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接着五句是回忆镜头,作者联想到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词人把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以虚衬实,用实写虚,表现出快哉亭上所览之景的高远空濛的意境。(2分)
或答: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1分)作者由眼前快哉亭之景忆起自己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风景:江南烟雨、杳杳孤鸿,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作者借此来比拟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突出二者相同的意境。这种忆景写景的笔法,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2分)
(4)①这首词写景意境开阔高远,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1分)②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格调豪迈雄健。尤其是结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和豁达豪迈的情怀,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2分)③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具有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纵横捭阖的特点。(以①②两点为主要得分点,3分)
(5)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从窗口俯瞰江面,看到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6)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说明亭子的主人与我之间关系亲密,湿字说明油漆新,色泽鲜明,快哉亭刚建成不久。
(7)作者坐在快哉亭上赏景时,发现此时的景象和他在平山堂所看到的景象很相似,都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高远空蒙的,于是长记二字将他的思绪拉到了过去在平山堂赏景的情形,借在平山堂所看到的美景来描写眼下所见的快哉亭的景色。
(8)虚实结合。落日绣帘卷四句写现实中的情况,是实写。长记平山堂上五句回忆过去赏景所看到的景象,借在平山堂所看到的美景来描写眼下所见的快哉亭的景色,是虚写。因此,上阕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色
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景色
眼前:快哉亭(江水与碧空相接,夕阳与亭台相映),实景
长记:平山堂(若有若无,若隐若现,高远空蒙),虚景
(9)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澄澈平静,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呈现出一幅平静优雅的山水画卷。
(10)写一阵巨风,江面急剧变化,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舞。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惊险镜头,但是渔翁并不惧怕,他对这种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常。这里白头翁的形象是苏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泰然自若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教师补充,这说明苏东坡面对人生困境并没有悲观消极,萎靡不振,而是拥有着一种豁达大度的胸怀)。
(11)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前三句是对水光山色进行静态的描写,后两句则是一幅动态画面。
(12)运用了用典的写作手法,借对风的议论,引出作者自己的感受,即只有胸中有了浩然正气,才能享受、领会到这长达千里的快哉之风(教师补充并投放幻灯片,宋玉《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雄风。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显然,宋玉在此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借以讽谏楚襄王的。而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宋玉却把风硬分为雌雄,岂不可笑?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作者认为,只要心中有一点浩然正气,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