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过李陵台》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过李陵台
作者:萨都剌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1.请赏析首联中空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4分)

试题答案:
1.空字,徒劳地、白白地。(1分)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1分)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2分)(意思大致符合即可)
2.①对比手法。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2分)(以苏武的坚贞不屈对比汉主的无恩不救,亦可)
   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降入天骄愧鬼才,山头空筑望乡台。
苏郎有节毛皆落,汉主无恩使不来。
青草战场雕影没,黄沙角鼓雁声哀。
那堪携手河梁别,泪洒西风骨已灰。

【作品鉴赏】
《过李陵台》抒写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表达诗人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
“空”字,徒劳地、白白地。指出李陵生前无法回乡,死后只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墓。表达了作者对李陵投降的贬斥与哀怜。①对比手法。以李陵的投降与苏武的坚贞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李陵的贬斥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②借景抒情(以哀情写哀情)。以凄凉之景抒发作者对李陵的哀怜之情,流露历史的沧桑之感。

作者简介

萨都剌
萨都剌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