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鹧鸪天·离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鹧鸪天·离恨
作者: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 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2、一声横笛锁空楼中锁字用词精当,请结合诗句对锁字作简要赏析。(4分)
3、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3分)C
2、(4分)锁字的本义是关住、拴住、锁住(解释锁字本义1分),这里是说笛声萦绕在空寂的楼阁中(解释锁字语境义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思念情郎的愁苦难以排遣的情形(思念愁苦1分,难以排遣1分)。
3、(5分)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想象1分,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1分),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意境特征1分),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期盼之情1分),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离恨之苦1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女子背向着盈盈而立,故意作出含羞的姿态,手中揉搓着梅花的花蕊,任其打落在肩头。想要找到她的郎君,将离别的愁怨向他诉说,等到郎君归来,她的愁怨却消散无踪。
白云安静地漂浮,江水闲适地流动,一声横笛,笛音幽怨空灵,凝滞在那寂寞的空楼。想着何时才能在春溪的明月下共同泛舟,却只能望着江边堤岸低垂的杨柳下那一叶孤舟。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⑵盈盈:美好貌。此指女子之风姿、仪态的美妙动人。《古诗十九首》之二:“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⑶手挼(ruó):用手揉弄。
⑷锁空楼:谓笛声萦绕在空寂的楼阁中。锁,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在楼中。
⑸断岸:江边绝壁。
【作品鉴赏】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全词采用白描,不假雕饰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几类小曲。上片追忆往日的幽会,刻画女子娇慎佯羞的形象,情意婉转但遣词造句问并不让人觉得刻意雕琢。
“背立盈盈故作羞”的“盈盈”二字的确是灵动精巧,将词中女主人公的风姿、仪态之美妙动人浓缩在其中。《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这里用“盈盈”二字,也体现出词中女主人公与《古诗十九首》中这位娇美、轻盈、光彩照人的女子一样的形象。“手按梅蕊打肩头”是极能体现纳兰词风的一句化用。女子纤纤素手揉碎了梅蕊,抛向情郎肩头,嗔怪之情与娇羞之态相融,旖旎万分。上片四句,酷似李煜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斛珠·晓妆初过》)所描绘的情景,而在香艳中更觉清新,在婉丽处又现俊逸。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追忆往日的幽会;眼见耳闻之景,烘托出离恨的凄苦
下片写眼见耳闻之景,淡淡之云与悠悠之水,伴和着耳畔的笛声,更烘托出离恨的凄苦。“一片横笛锁空楼”写笛声萦绕在空寂的阁楼中。一个“锁”字形容笛声不绝,仿佛凝滞。笛声与梅花,向来是诗词中道尽凄清的意象,观梅闻笛,便勾起古往今来多少人的感情。唐朝崔道融就有《梅花》一诗:“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笛声总是清冷空幽的,而此时又是离别在即,相见无期,让人怎能不满心愁绪。结句以虚笔勾画了一幅月夜春泛的美妙图画,并以此虚设之景,进一步抒发了离恨的心·曲。“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想象中的良辰美景,更衬得当下的离别之苦不堪忍受。
古时不比如今,车行不便,一别之后有可能就是余生难再相见,时间,距离,生死,再如何情比金坚在这样的刁难前也都只能面对。纵是帝王,李煜也要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放之纳兰,更是无可奈何。
【名家点评】
赵秀亭《纳兰丛话》:“性德词多用王彦泓诗中语,而每能化污为洁,转浊成清。其‘手挼梅蕊打肩头’,即自次回‘大将瓜子到肩头’出,然一雅致,一俗恶;一写闺中静好,一状楼头倡女,情趣高下,了然可见。性德偶有绮腻语,如‘一晌偎人’云云,亦袭用前人而已,就其总体看,则有挚情而无滥欲,词品高华,固非彦泓可及。彦泓诗颇涉邪狎,境味尘下,少有佳章。余尝遍读其《疑雨》《疑云》,惟取其‘阅世已知寒暖变,逢人真觉笑啼难'二句。”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