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西陵峡》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西陵峡
作者: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4分)
(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4分)
(3)请分析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这一联的写法与效果。(不超过100字)

参考答案
(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1分),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2分)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1分)(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2分)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1分);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1分)
(3)作者改变了常见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与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舟,写为静态,表现出了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又给了读者新奇而生动的印象。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释
①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峡中多急滩,水势凶猛异常。

②郢:古代楚国的国都,也曾是楚国古县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

③楚台:古代楚国地名。在今湖北姊归县东

【作品鉴赏】
《西陵峡》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又给了读者新奇而生动的印象

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作者改变了常见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与“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舟,写为静态,表现出了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又给了读者新奇而生动的印象。

作者简介

孙原湘
孙原湘孙原湘(1760~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