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宿浚仪公湖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宿浚仪公湖亭
作者:杨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馀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从写景状物的角度赏析前两句。
(2)本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句从飞鸟着笔,不仅说明了飞鸟的数目,而且刻画了飞鸟那种不慌不忙、优悠闲散的飞翔情态。次句进一步描写飞鸟。斜去二字准确地刻画了白鸟那轻盈优美的飞翔姿势。(意对即可)
(2)本诗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遣浓云散写出了浓云好像非常依恋浚仪公湖亭一带的湖光山色;犹向拥又把这云团写成了具有灵性的活物,颇有情致。(意对即可)

二:
(1)诗歌的一、二两句是如何描写白鸟飞的?表现了白鸟飞翔的什么特点?
答:第一句用叠词,一方面表现了飞鸟的数量,另一方面刻画了飞鸟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飞翔情态;第二句用背人表现飞鸟的顽皮、可爱,用斜去刻画飞鸟轻盈、优美的飞翔姿态。
(2)犹向山前拥翠微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比拟)的手法。这句诗把浓云写成了具有灵性的活物,它从湖水上慢慢扩展开去,涌向群山,使山峦显得更加葱茏。犹,仍然、还的意思,写出了浓云温柔多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
(1) 诗中的斜与拥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在抒发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斜写出了鸟儿欢快的身姿,拥写出了云雾围绕青山的神韵。
(2)借景抒情。本诗通过描绘雨后山间水滨清新秀美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怡然自乐的心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馀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作品鉴赏】
《宿浚仪公湖亭》以清新隽永的笔调,描绘出雨后山间水滨的美妙图景

诗人以清新隽永的笔调,描绘出雨后山间水滨的美妙图景。澄澈的天际,三三两两的白鹭展开翅膀自由翱翔,飞向水边渔矶;雨后浓云收起雨幕,纷纷飘向山间,聚集在青葱的山峦周围。境界扩大而富于生动的细节。“斜”字逼现鸟儿欢快的身姿,“拥”字则提点出青山云雾的神韵。从这幅图景中,我们仿佛可以体味到诗人宽广的胸襟、恬淡的心境。

作者简介

杨载
杨载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