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1.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本诗题为快目,作者真的快目吗?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夸张,欢声笑语惊动天宫,楼的栏杆直冲霄汉。突出了高峻雄伟的快目楼使人心旷神怡(快目)的特点。
(2)虚实结合。实写登楼人的笑语、快目楼的栏杆,虚写天宫和斗牛的情境,虚实结合,扩大了意境,激发了想象。
2.并非真的快耳。尾联写作者登上高楼,淮山不再是障碍,中原失地尽收眼底。(2分)从而引发了作者国土沦丧之悲和收复故土之志。(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上张公百尺楼,眼高四海气横秋。
只愁笑语惊阊阖,不管栏杆犯斗牛。
远水拍天迷钓艇,西风万里入貂裘。
面前不着淮山碍,望到中原天尽头。

注释
①阊阖,天门,天宫。
②斗牛,天上星斗中的斗宿和牛宿。
③淮山,淮南的山

【作品鉴赏】
《题张仲隆快目楼壁》化用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佳作。诗的前两联化用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和黄庭坚“老来忠义气横秋”,极写快目楼之高令人为之惊叹,为后面登楼兴叹蓄势。颈联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方面进一步写快目楼之高峻,只见水天相连,惊涛拍天,一叶钓艇,若隐若现,以远景衬托楼高;但觉秋风万里,直透貂裘,侵入肌骨,以飓风衬托楼高,到此势已蓄足。尾联陡转,诗人既已登上“犯斗牛”的快目楼,且“眼高四海”,“欲穷千里目”,那区区之淮南小山是不可能“遮望眼”的。天尽头都看得到,更何况是中原地区。“中原北望气如山”,其中的万千感慨,尽在一“望”之中。陆游是这样,辛弃疾是这样,陈亮是这样,刘过是这样,刘仙伦也是这样,行文到此,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简介

刘仙伦
刘仙伦刘仙伦(生卒年不详)一名儗,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著有《招山小集》一卷。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为《招山乐章》一卷。...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