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一:
1、诗歌颈联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1)颈联描写了山亭优美的景致,体现山亭的凉爽,进一步补足题目中避暑二字应有之意。
(2)水色千顷,松风四檐,竹松掩映,从视觉、听觉、感觉多角度体现山亭感受到的凉爽。(3)诗人选取了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不仅象征着自己对理想品格和高尚精神的追求,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一个大宋遗民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答对其中两点,并有适当的分析,即可得满分,)
2、这首诗,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的品格,一方面还讽刺了那些鲜廉寡耻而出仕新朝的趋炎之徒。
(1)首联极为别致可爱,用细腻传神的细节,首先是扣题,作者避暑于山亭,当然喜欢山风吹拂,挂起帘子那自然之事。言有尽而意无穷。
(2)颔联出句说随处都可以避暑,对句说人们偏偏要趋炎。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自要趋炎一句语义双关,诗人在不露声色中将本诗命意缓缓托出。
(3)颈联情寓景中,诗人摘取了翠竹和青松这些高洁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独立特行,洁身自好的品质。
(4)尾联字面新颖俏皮,暗藏机锋,真可谓神来之笔。,诗人明里说多取此中幽致,于廉无伤,其潜台词却寓有清心养廉之意。
(总体评价答出洁身自好,鲜廉寡耻及与之相近的意思得3分,合理的分析到其中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得3分)
二:
(1)结合全诗,理解避暑中的暑的含义。(3分)
(2)第四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3 分)诗人要避的暑,一是指酷热的天气,二是指元朝入主中原后残酷的统治,三是当时附炎趋势的社会风气。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 分。
(2)这句诗是说山里有很多幽静的景致,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这样也不会损伤你廉洁的名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愿意隐居山林而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的情操,表达了对贪腐之人的讽刺。
评分标准:解释诗句2 分;感情3 分,每点1 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作品鉴赏】
《山亭避暑》通过描写酷热的天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及对贪腐之人的讽刺
诗人要避的“暑”,一是指酷热的天气,二是指元朝入主中原后残酷的统治,三是当时附炎趋势的社会风气。第四联是说山里有很多幽静的景致,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这样也不会损伤你廉洁的名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愿意隐居山林而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的情操,表达了对贪腐之人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