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1.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2分),春去能来承上片伤春之情,人去能来否引出下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写(2分)。
2.主要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2分)。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为下片伤别做铺垫,下片人去能来否以反诘语气点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结情,烘托离别之情(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注释
①榆钱:即榆荚。
②长亭:古时道旁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暂歇与饯别。
【作品鉴赏】
《点绛唇·饯春》运用抽象表达方法,让离愁比春归更加凄凉
榆钱非钱,春归亦无路,惟文学乃能以虚构之钱与路,将抽象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之形象。上片咏春光难驻,正借词人造语之新颖,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两句,将词意转深一层,点出离愁比春归更令人凄苦,遂使“饯春”有了双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