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放船二首》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放船
作者:杜甫

放船
(一)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淦淦寒。
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二)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1、明代学者胡应麟认为诗用叠字最难,对属尤不易工,试对第一首诗的戎戎谂谂作简要赏析。(5分)
2、这两首诗抒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所抒发的情感又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6分)


参考答案:

1、戎戎:写烟雾迷蒙之盛;谂谂:状云物散而不定。(2分)两个叠词同在一联,对仗工整,音韵整齐,抒情浓烈(1分)“戎戎”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傍晚时放船途中皖烟迷蒙的景象,“谂谂”又在由云散的暗淡中融进了淡淡的失意落魄之情。浑然衬托出诗人浓郁的漂泊流离,不知所措的迷茫、悲伤之情。(2分)

2、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这两首诗都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将自己的情绪融入所描写的景象中(2分)第一首抒发的是失意落魄的伤感之情。这种伤感之情,融在了江南浓浓的迷蒙里,“寒”意的由云里、深夜荒村独岛看人时“怪异”的表情里(答出两点即可)。(2分)第二首抒发的是旅途中傲然自在的欢娱之情。这种欢娱不在一时一景,而是融在了两岸的翠绿峰峦里和整个顺江旅行中的所见之景里。(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淦淦寒。
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注释
放船:坐船顺流而下。

【作品鉴赏】
《放船》在“独鸟怪,夜色阑”的恶劣环境下从上游的万州放船下行,路途艰辛

这是永泰元年自忠渝下云安时作。川江帆船,在缺乏动力的唐朝时期,在黄昏时候到达云安县的码头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杜甫是在重阳节前几天到达云阳的。秋季的川江,水势还是湍急的,没有帆船可能在傍晚的“戎戎暗,淰淰寒,独鸟怪,夜色阑……”的恶劣环境下从上游的万州放船下行的。况且这只小船还要穿过云阳境内的窄窄的水流湍急的巴阳峡和大小磐石——青龙滩?这里的“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和 “江市”好像都指明了,杜甫的小船就泊在现在的州。前程渺茫,小船飘摇;阖家大小,天地沙鸥。面对夜色与明月,听微风细语,看大江奔流,想病老官休。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上四放船暮景,下四泊船暮景。帆以御风,幔以蔽日,曰收曰卷,日将晚矣。市暗、云寒,行舟所见。荒林、独鸟,停舟所见。无径入,林已昏也。怪人看,鸟将宿矣。自放而泊,夜色未阑,正见行舟之速。

《放船》“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叠字中最譬语,对属尤不易工
庾肩吾诗:“离舟卷幔城。”《诗》:“何彼穠矣。”注:“穠,犹戎戎。”张衡《冢赋》:“乃树灵木,戎戎繁霜。”【黄注】戎戎,市中晚烟之盛也。董斯张曰:《礼运》:“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注:“群队惊散貌。”淰淰者,状云物散而不定。孔氏曰:读淰为闪者,淰从水,闪从门中人,言水中之形状忽有忽无,如人在门,或见或不见也。何逊诗:“独鸟赴行楂。”阑,尽也。胡应麟曰:诗用叠字最难。叠字中最譬语,对属尤不易工。如“野日荒荒白,江流泯泯清”,下句稍逊。不若“山市戎戎暗,江云淰淰寒”,铢两既敌,而骈偶天成。昔人有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为的对者,彼特常格常语耳。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