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后两句有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分析。(3分)
答:旧、还 。(1分);旧有原来的之意,用旧来形容月(月本无新旧之分),便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过去繁华岁月,旧时月是它的见证。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则祗剩一片凄凉。(1分)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一去不返了。(1分)
(2)结合具体诗句,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思想感情:
答:情景交融。(1分)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1分)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读之怆然。
3.对这首诗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首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昔日围绕石头城的青山依旧,但当年繁华的六朝故都,如今 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们拍打着空寂的城墙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凉,便带着寂寞悄悄退去。
C.最后两句,写旧时的明月,它曾经见证过昔日秦淮河的繁华,而今又从秦淮河边升起,夜深了还深情爬过城墙来,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写山、水、月,着重于景物描写,传达了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答:D(景物描写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处处写景,但无处不包含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并非着重传达石头城今日的萧条冷落。)
4.这首诗句句是景,然而每一景都融合着诗人的深沉感叹。最后一句的还字,意味着
答:(4分)故国萧条,人生凄凉 月虽然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如时光、繁华、显耀人物等)已经一去不返了。
二
1.赏析诗中在回两字在表达上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本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①在说明山的状态,即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故国却已随历史雨打风吹去。②回字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潮的状态,即潮水依旧拍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③诗人通过对物是人非的叙述、江水寂寞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石头城的荒芜,而且增加了伤感的情调。
2.本诗通篇写景,寓情于景,诗人以凄凉的基调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其它合理答案,请酌情给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
1.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2.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3.周遭:环绕。
4.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5.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6.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作品鉴赏】
《金陵五题·石头城》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深寓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金陵五题·石头城》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名家点评】
《谢叠山诗话》评价说:“意在言外,寄有于无。”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价说:“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表。”
白居易赞美《石头城》:“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唐以后的诗人词家,吟咏金陵,多有化用刘禹锡《石头城》的意境者。如元萨都剌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余秋雨曾在《罗马假日》中说:“人称此诗得力于怀古,我说天下怀古诗文多矣,刘禹锡独擅其胜,在于营造了一个空静之境。惟此空静之境,才使怀古的情怀上天入地,没有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