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1.这两首词都借_______(形象)来咏怀。(1分)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1分)渔父
2.(6分)张诗通过圆月、棹歌、钓车子、橛船头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自由自在、其乐无穷的隐居画面(1分),乐字直抒胸臆(1分),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1分)。陆诗通过描写渔父顺应自然的生活状态(1分),运用反问手法突出其不肯追逐名利的清高(1分)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来表现自己晚年英雄失路、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1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早出去,笼一蓑霏微烟雨,傍晚归来,钓一竿迷蒙风月,家就居在富春江滨的子陵钓台西边。卖鱼的时候惟恐走近城门跟前,更不用说还会到闹市深处去了。
潮生时泛船出去打鱼,潮平时摆船靠岸系缆,潮落时高唱渔歌归家。当时的人们错把我比作披蓑垂钓的严光,然而,我更愿作一位无名的渔父。
注释
①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②一竿风月:风月中垂一钓竿。
③蓑(suō):蓑衣。
④钓台:汉代隐士严光隐居的地方,在今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县。
⑤况肯:更何况。
⑥红尘:指俗世。
⑦棹(zhào):指船桨。
⑧潮平系缆:潮水满涨时停船捕鱼。
⑨浩歌:指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⑩严光:即严子陵,汉代著名隐士。
⑪渔父:渔翁,捕鱼的老人。
【作品鉴赏】
《鹊桥仙·一竿风月》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
上片写渔父的生活。首两句描写的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写渔父的心情同严子陵隐居垂钓一样。接下来写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他远远开争利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
下片继续写渔父的生活’。他潮生时出去打鱼,潮平时系缆,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 然规律相适应,无分外之求,不象世俗中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结拍两句承 上片“钓台”两句而来。意思是说严子陵不免有求名之心,而我这“无名渔父” 比严子陵还要清高。
这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
【名家点评】
近人诗人俞陛云:首三句如题之量。“怕近城门,’二句未必实有其事,而可见托想之高,愤世疾俗者,每有此想。‘‘潮生’’三句描写江海浮家之情事,句法累如贯珠。“无名渔父’’四字尤妙,觉烟波钓徒之号,犹着色相也。《渔父》词以张志和数首为最著,此作可夺席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注释
①渔父:一名“渔歌子”。
②钓车子:钓具。
③橛(jué)头船:小木船。
【作品鉴赏】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写“乐”又不是从“笑从双脸生”直接看到的,而是由“棹歌连”的高亢清越的歌声中体味到的
《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此首写渔父之“乐”。写“乐”又不是从“笑从双脸生”直接看到的,而是由“棹歌连”的高亢清越的歌声中体味到的。月圆夜静,草色苍苍,忽而歌声自湖面传来,悠长连绵,不绝如缕。此何人也?乃非仙也?真所谓未谋其面,先闻其声。然则神仙亦不抵渔父悠游风波之乐啊!
【名家点评】
施蛰存《唐诗百话》认为:“第五首应当是第二首。这两首是张志和回忆做南浦县尉时的渔钓生活。以下三首,是他归隐后从金华泛舟东下的情况。”而我们通常将此句解为作者此时联想到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风格与渔父歌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