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边愁》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边愁
作者:崔湜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1.本诗一、二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1分)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1分),渲染苦寒的氛围。(1分)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1分)

 

2.最后一联描写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与前三联相比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答: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2分)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1分)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1分)

(如果认为从思妇角度看,前三联虚写,最后一联实写,言之成理亦可。)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注释
①崔湜,字澄澜,唐朝定州人,曾在唐睿宗、玄宗时任宰相。
②腓(féi):枯萎。


【作品鉴赏】
《边愁》描写边地的凄凉、苦寒,抒发了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思想感情

胡天九月,草木枯萎折断,风尘四起,霜雪渐浓,令人生畏。前两联描写了边地凄凉的景象,渲染苦寒的氛围。烘托了后两联的客思之“愁”。
最后一联描写了一个闺中思妇,殷勤伫望的形象。前三联实写,最后一联虚写,由“边书驿骑”而引发的悬想,家中的亲人一定在巴望着“我”,准备迎接我在来年的春色中归来

作者简介

崔湜
崔湜崔湜(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