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闲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闲居
作者:姚合
日日门长闭,怜家亦懒过。头风春饮苦,眼晕夜书多。
幽鸟偏栖竹,凡人笑种莎。近来难得酒,无计奈愁何。

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2. 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3.本诗颔联使用了                       的艺术手法,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的特点,颈联写自己虽染病但不废吟咏,休官后做梦都清闲,塑造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答案:环境描写、反衬(对比/ 以动衬静)(写出任何一种即可) 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每空2分,共4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 依止古先生?

注释

禅观:即禅理、禅道。

【作品赏析】

《闲居》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性喜清净,心远自偏的心境。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作者简介

姚合
姚合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