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江村》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江村
作者:陈允平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带叶红。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一: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诗人想象丰富,用词新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1分)
参考答案二: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风本来是看不见的,诗中描绘细雨打湿斜风,将无形的清风化为有形(1分),写出了雨随风飘的旖旎之态(1分)。
(指出湿字1分,结合诗句分析作用或特色1分,分析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分析诗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前三联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畦环绕,竹径通幽,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着微风,碧绿的艾草与火红的山茄交相辉映。表达了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尾联遥想当年,南浦遥远,江枫难辨,浓重的家国之思涌突然上心头,兼有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2分)
参考答案二:先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园环绕,柴门后是一条两旁种着竹子的小路。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随着微风。艾草茂盛,山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接着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在美好闲适的环境中,往事难以忘怀,遥想当年离别时的南浦已相隔遥远,记忆中的楚江枫叶已无从辨识,抒发了作者虽然隐居江村,但是心系国事,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2分)
(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楚江是长江,都是当年去隐居时的离别之地。要结合注解①来理解思想感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释
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明日湖。
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作品鉴赏】
《江村》通过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系国事,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

“湿”字最有韵味。湿,意为打湿、湿润。诗人想象丰富,用词新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先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园环绕,柴门后是一条两旁种着竹子的小路。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随着微风。艾草茂盛,山茄盛开。表达了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接着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在美好闲适的环境中,往事难以忘怀,遥想当年离别时的南浦已相隔遥远,记忆中的楚江枫叶已无从辨识,抒发了作者虽然隐居江村,但是心系国事,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

作者简介

陈允平
陈允平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详,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