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夸漂泊尚他。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乡愁:诗人见眼前画中的万里长江,想到这滔滔江水正是来自故乡巴蜀的春雪融水,不禁勾起诗人满腔的怀乡之情。 痛苦:更多对官场经历的厌倦与痛苦。 无奈:厌倦官场,自己却仍然漂泊尚他乡不能归去。
2.本诗运用了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抒情如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表达自己漂泊他乡不得回去,而且离开家乡竟如长江万里之远的哀愁。借景抒情是最后一联,诗人见烟波草色而生根,闻风雨猿声而断肠,借烟波草色和风雨猿声之景,抒发厌恨官场而又漂泊万里,无法回乡的愁苦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岷山更西住,正见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作品鉴赏】
《长江万里图》三峡的风声、雨声、猿声,不禁触目断肠,表达了漂泊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
这是一首题在长江万里行图上的诗.作者从长江发源地写起,滔 滔江水,滚滚东流,百回千折都能触发作者思源的念头.江流永恒,人却它乡.途中的烟波草色和风雨猿声,又无一不引起作者对故乡的 怀想.看上去他真是思归“欲断肠”了.诗从长江上游的岷山写起,江水滔滔,沿江而下,一泻千里.诗人由此又想到自己的身世,江水日夜奔流,自己也如江水一样飘流不定,作客万里之外的吴地,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呢?凝视着画面,画中迷蒙的江波、迷离的春草,不由得牵起一阵阵辛酸,他仿佛又听出了三峡的风声、雨声、猿声,不禁触目断肠.这首诗表达了漂泊他乡的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