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1.这首咏梅诗的颔联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请你自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4分)
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竹和苔?(3分)
参考答案:
1.诗人以高士、美人设喻,又以雪满山中和月明林下为背景来烘托高士、美人。雪中的梅花如高士横卧山间,月下梅花如清雅的美人从林间款款而来,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梅花的神韵,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这也正是作者高洁襟怀的象征。(手法:比喻/烘托/化静为动1分,结合诗句1分,梅花品格/作者襟怀2分)
2.写竹和苔是为了衬托梅花的高洁。竹和苔都是清雅之物,和梅花互相映衬,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衬托手法2分,解说1分)
二:
(1)颈联写了竹和苔,有什么作用?请作简析。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竹和苔都是高洁清雅之物,写竹和苔一方面衬托了梅花的高洁,另一方面深化了诗歌的意境。
(2)比喻。以山中高士、月下美人比喻梅花,在风雪中绽放的梅花宛如卧雪的高士,宛如月下款款而来的美人,突出了梅花孤傲的形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作品鉴赏】
《梅花九首(其一)》描写开在江南的梅花超凡脱俗,表达了诗人高洁与傲骨的性情及寂寞之情
首联讲梅花本应开在瑶台,不知为何却开在江南,揭开了其超凡脱俗的特点;颔联把梅比喻成高士美人,揭示了其孤傲高洁的特点;颈联用疏影残香揭示了其淡泊自爱的特点。借用何逊的典故,说天下除了何逊之外,无人真正懂梅,言外之意为,当今只有诗人自己才真正懂得梅,表达了诗人的寂寞,诗人引梅为知己,表达了自己的高洁与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