遶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1)这两首诗分别记、忆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2)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左诗记了早年与朋友竹斋同宿听雨忘眠的情景;陆诗忆当年锦城军旅的豪放生活。(每点1分)
(2)同:都运用了虚写(想象、回忆)手法(2分)。异:左诗纯虚写回忆中听雨的清幽、温馨(2分);陆诗由眼前的雨写起,先实后虚,兼用比喻夸张(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从携手阻戈鋋,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注释
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
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
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作品鉴赏】
《寄鉴上人》是一首赠友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
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绕屋檐点点滴滴作响的雨声如琴与筑的乐音;如今在幽静的书斋里,放好枕头躺着听听,才觉得这雨声奇特、不一般。想起以前在繁华的城市里,歌声、器乐声到处有,简直响如大海;可在那里住了七年,听过无数次夜雨声,从不知雨声有如此奇妙。
注释
①遶:同绕;
②筑:一种乐器;
③锦城:即锦官城,四川成都,陆游在那儿生活过城都。
【作品鉴赏】
《冬夜听雨戏作二首(其二)》描写雨声,表达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限感慨
雨声即是禅声,青春已逝,空自追怀,惟有这雨声,才是永恒的吧......这大约就是作者的感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