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请概括。(2分)
答:写诗人暮春时节的离愁别绪和感伤青春不再(年华易逝)的愁绪。(此为暮春别恨之作。上片由西城杨柳弄春柔的描写,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由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叹,到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的描写,既写了年华易逝之感,也抒愁情别恨。
【评分参考】本题要求学生概括,不必分析。按点给分,只写一点得1分,即使有对该点展开分析。暮春不写不扣分。)
(2)西城杨柳弄春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弄字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的杨柳以有情,(2分)写其多情却引发诗人的离愁,表意自然贴切,生动感人。(2分)
【评分参考】笼统分析拟人的表达效果,给1分;能抓住弄春柔一词或弄字简析,合理者,再给1分;能写出与后句的联系,加2分。其他说法,合理者,酌情给分。)
二: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参考答案
(1)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2分)
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2分)
(2)同:①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②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
异:①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②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
或:
(1)答: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意对即可)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