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溪居》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说明。(2分)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诗中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闲散、宁静的隐逸生活。
(2)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

详细答案
(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1分)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3分)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2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D级。柳宗元被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并不愿做一个遁世隐居的有志之士,是不得不过着无所事事的山林生活的,解题时要抓住诗中作者的行径。

1.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6分)
【答案】(6分)同意。(1分)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1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本题要联系作者被贬的背景来解答。答题时,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点出字里行间隐含着的孤独的忧愤。

1.诗中说幸此南夷谪,诗人感到幸运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要点示例,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诗人感到幸运的原因主要是, 一:过去为官所累 二:愚溪的生活自由自在闲适随意。

2.本诗是如何抒发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要点示例,一: 叙事抒情。诗人通过对自己在愚溪耕作生活的描述寄寓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二:寓情于景! 用楚天碧表现诗人乐观豁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三:反讽手法。诗人正话反说淡泊之中隐含着自己被贬不得志的牢骚与愤懑。

3、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答:第二联描述了主人公与农田菜圃为邻,如同一个山林隐逸之士的闲适生活。第三联描述了主人公的归隐生活: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偶尔荡起小舟,纵情山水,直到天黑才归来。(2分)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故作旷达、强作闲适、独来独往的幽愤者形象。(2分)

4.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答: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3分)官吏(2分)形象。
5.沈德潜评价这首诗说;不怨而怨。请简要分析。(6分)
答: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3分)但 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3分)

二:
[注释]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②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③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④夜榜:夜航。⑤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1)解释词语:累: 谪:
(2)作者居处冉溪之畔的原因是: 。
(3)清朝沈德潜评说柳宗元虽连遭厄运被贬困厄之境,但是仍旧抒发清夷淡泊之音。此诗不怨而怨,怨而不怨,一个 字隐含作者对待贬官的牢骚之意。
参考答案
(1)劳累、牵累 流放 (2)久为簪组累 (3)幸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久地为做官所羁累着,庆幸贬到永州得以解脱。
自在闲居且与农家相邻,有时还像山林中的隐士。
清晨踏着朝露耕田除草,夜晚泛船观赏。
去来都看不到世事俗法,仰望碧空蓝天自由高歌。
注释

⑴溪居: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⑵簪(zān)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此以簪组指做官。
⑶累:束缚,牵累。
⑷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
⑸农圃(pǔ):田园,此借指老农。
⑹邻:邻居。
⑺偶似:有时好像。
⑻山林客:指隐士。
⑼露草:带有露水的杂草。
⑽榜(bàng棒):船桨。这里用如动词,划船。
⑾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
⑿人:此指故人、知交。
⒀长歌:放歌。
⒁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作品鉴赏】

《溪居》是作者被贬官到永州后所作,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诗歌表面是写在此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写欢愉,将被贬的郁愤之情隐晦写出。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柬,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 “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溪居》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正如清代的沈德潜所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