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塞路初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中的喜字。(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1分),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1分)
2.喜字在此处是高兴之意,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热爱。(1分)行子喜闻无战伐中的喜字紧承第三联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隐含在第三联中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2分)喜字还自然地引出下一句的闲字,诗人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1分)
二:
1.本诗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诗中描绘了雨后塞外草原的壮丽景象。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出一幅旖旎如江南风光又不失北国雄浑的壮丽图景。
2.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景象。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的景象,告诫企图侵犯边疆的敌人,我军严阵以待,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三:
(1)本诗前两联景物搭配精妙,请简要分析。(4分)
(2)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1)答:在颜色的搭配上,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2分);在空间位置上,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使得画面极为开阔,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2分)。
(2)答:词人通过写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 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2分)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释

行子:出行的人。

【作品赏析】

《晴诗(一作塞路初晴)》这首诗通过对草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诗歌在颔联中用了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的壮观景象。
作者借描绘傍晚塞外雨后人们听说边疆无战事之后,悠然欣赏三三两两的游骑在秋日的草原上游猎的悠闲图景以及义正辞严地告诫企图犯边的胡人,唐朝军队严阵以待,守护边疆,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

作者简介

雍陶
雍陶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