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
一:
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我是指____。看黄菊听玄蝉点明___的时令。
2.诗中点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
3.古人评价此诗后四句衰气一振、英气勃发。说说你的看法。
4.简析颈联中思和眄,动和开这四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诗人 秋风 秋风去而复返
2. 五夜飕飗枕前觉
3.评得对。因为第四句一年颜状镜中来写自己始闻秋风时为自己颜状衰变而感叹,而颈联借马和雕表达自己对用世的渴望,尾联又描绘了自己登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直接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
4.颈联的意思: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眼睛,顾盼着万里青云。正是秋风,使骏马心动,使鸷雕睁眼。思和眄为因,动和开是果,这四个字,不仅写出了骏马和鸷雕内心驰骋疆场和搏击长空的渴望,还显示了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或奔赴疆场,或搏击长空。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描绘了秋风的魅力,展现了自己振奋昂扬的精神面貌。
二:
⑴这首诗中哪两个情境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的?(2分)
⑵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4分)
⑶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何作用?(4分)
(4)首联中哪一个物象暗扣着题目?第二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看黄菊(1分);听玄蝉(1分)。
⑵衰老(衰惫、衰弱、衰颓)(2分);生病(扶病)(2分)。
⑶比喻(2分)(如仅答拟人则不给分;如既答拟人,又答比喻则给1分)。
以马、雕自比,具体形象。表现出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搏击长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2分)。
(4)①玄蝉(或蝉)。②对比(或衬托反衬),蕴涵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5)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盼顾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涵着生气和力量。②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三:
4.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 。(1分)
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
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
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
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
6.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4.(1分)玄蝉
5.(3分)A
6.(4分)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拳曲的毛。这里骏马的动应和着内在的思,透过骏马的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十分坎坷人生经历和远大政治抱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四
(1)尾联为君扶病上高台中的君是指_________________。(1分)
(2)请赏析本诗的颈联。(4分)
(3)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 秋风
(2)①这一联中动和开两个动词用的好,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与盼,还显示出一种潜藏的力量,似乎让人们感到,只要时机一到,它们就可以一展骥足,奔驰沙场;或展翅蓝天,博击长空。②这种潜藏的力量就是秋风的力量,因此,这一联又是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③用了比兴的手法,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起兴,下一联直抒胸臆,豪情不减,扶病上高台,表达了诗人对秋的喜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4分)
赏析一:
这首《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开头两句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以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所以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
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始闻秋风》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赏析二: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意思是说,昔日,在观赏黄菊的时与君分别;今天,听到秋蝉的鸣叫,又回到君的身边。看黄菊点明了离别的时间。黄菊即秋菊。这里代指秋季。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听玄蝉即黑色的秋蝉。据《礼记月令》记载,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这两句,诗歌采用拟人手法,并从对方(秋风)的角度来写,也就是代秋风设辞,匠心独具地创造了我(即秋风)形象,及其我的老朋友(君即诗人)。诗人用了一个惜字和一个今字相联系,不但表明了时序的变化,而且也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秋韵浓郁的审美意境。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五夜即五更时。古代以刻漏计时,一共分为五刻,即甲、乙、丙、丁、戊五个更次。五更即快天亮时候。飕飗即寒气,寒风。意思是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把君从睡梦中惊醒,那是秋风回来了,而依然是那样的刚疾劲肃,可是君这一年间的容貌变化,却能在镜中清晰地反映出来了。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具有点题的意味,后一句是写因人世变化而引发的感慨。其中,飕飗(秋风)枕前觉,这不但说明了秋风按时到来的自然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为君(诗人)情感表达做了铺垫。可以说,秋风还是原来的秋风,但诗人却不是原来的诗人。在情感上,这两句所表现与物是人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意思是说,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之毛的骏马,也会昂起头,凝望遥远北方,而那因盼望万里云天而睁开了困顿之眼的鸷雕,也会伸开翅膀,渴求着搏击浩瀚长空。这一联紧承上联,在诗人在意义上陡然一转,不再有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的感触而是振奋了精神,并通过比喻形象地暗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其中的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鸷雕那种聆朔风而心动、眄天籁而神惊的形象,也展示了蕴含其中的气势和力量。这里,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此暗示了自己不因为衰老而消沉,而是具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
尾联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意思是说,秋风使长天澄澈,大地清明,正好可以登高四望,为感谢秋风的深情厚意,我就算抱着这残病之躯,也要登上高台,欣赏秋的美景,领略秋的情韵。其中,扶病二字暗合了一年颜状镜中来,不但更进一步写出一年容颜衰变的原因,而且也表明了不减豪情,还要登上高台。为什么要登高呢?登高可以愿望,可以畅怀,可以激发文思,更可以真切感触宇宙,感悟人生。这正如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所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里,诗人在这极度的扶病中,也为君上高台,不但表达了诗人对秋的爱,也表现了诗人顽强不息的意志和高远的情怀。
总之,这首诗歌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刘禹锡在遭贬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对用世的渴望和对理想的执着。从艺术手法来说,诗人变换视角,代秋风设辞,使情感的抒发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表现出诗人虽然衰老,但没有消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的不断进取的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别,今年听到蝉叫我又返回。
五更的风声飕飗枕上觉,一年的颜状变化镜中来。
战马思念边草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睡眼睁开。
秋高气爽正好极目远望,我为您抱着病登上高台。
注释
1.君:即秋风对作者的称谓。
2.玄蝉:即秋蝉,黑褐色。我:秋风自称。
3.五夜:一夜分为五个更次,此指五更。飕飗(sōuliú):风声。
4.颜状:容貌。
5.拳毛:攀曲的马毛。
6.雕:猛禽。眄(miàn):斜视,一作“盼”。
7.肃清:形容秋气清爽明净。
8.扶病:带病。
【作品鉴赏】
《始闻秋风》先写秋风对诗人的谈话,再写诗人对秋风的言语,含蓄别致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这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表现了独特的美学观点和艺术创新的精神。
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就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即诗题中的“秋风”,亦即“秋”的象征。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君”──也就是诗人。她深情地回忆起去年观赏黄菊的时刻与诗人分别,而此刻一听到秋蝉的鸣叫,便又回到诗人的身边共话别情。在这里诗人采取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创造了一个奇妙的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据《礼记·月令》,菊黄当在季秋,即秋去冬来之际;蝉鸣当在孟秋,即暑尽秋来之时。“看黄菊”、“听玄蝉”,形象而准确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
《始闻秋风》表现的雄健风格和美学趣味,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品格的艺术写照
颔联“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诗人说:五更时分,凉风飕飕,一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劲疾肃爽,而我那衰老的颜状却在镜中显现出来。这前一句是正面点出“始闻秋风”,后一句是写由此而生发的感慨;和上两句连读,仿佛是一段话别情的对话。
读到这里,颇有点儿秋风依旧人非旧的味道,然而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用力一转,精神顿作。到了尾联,由于有颈联“马思边草”、“雕眄青云”为比兴,这里的迎秋风上高台,翘首四望的形象的寓意也就自在不言之中了。“为君”二字照应开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扶病”二字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但是,尽管如此,豪情不减,犹上高台,这就更表现出他对秋的爱,更反映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可见前言“一年颜状镜中来”,是欲扬先抑,是为了衬托出颜状虽衰,心如砥石的精神。
作者刘禹锡晚年写的这首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跌宕雄健的风格和积极健康的美学趣味,正是诗人那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倔强进取精神和品格的艺术写照。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不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