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送别》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送别
作者: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这对后面写离情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表现了妾送郎时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①东风袅袅,柳丝飘拂,以暖意融融的春景来衬托下文的离别之情,使离愁更浓。(2分)②柳,留也。柳线长,比喻兼双关。表现出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即景抒情,富有韵味。(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先以酒未尽、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留恋情浓;再以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蹉跎、红颜易老的慨叹和别易见难的担忧;末句则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4分。写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二:
(1)诗歌第一句东风柳线长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体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特征?(3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起兴的手法。(1分)作用:①抓住东风柳线长等物候特点,点明时间。(1分)②为人物的出场营造出伤感的氛围。(1分)(柳丝长垂,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映衬出主人公离别的不堪,自然就烘托出饯别之际的凄苦心情。)(意思对即可)
(2)未尽句说的是饯别还未结束,女主人公就已泪千行,悲不堪言。(1分)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了一个悲悲切切、难舍难离的感情丰富的妻子形象。(2分)(未已两个时间副词表现了动作起讫之快,有力刻画出女主人公凄然相向的离情之苦。)(意思对即可)

三:
1、东风柳线长一句开篇写景,试分析这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这首诗的中间四句是如何表现了妾送郎时的情感的?
参考答案:
1、①东风袅袅,柳丝飘拂,以暖意融融的春景来衬托下文的离别之情,使离愁更浓。(2分)②“柳”,留也。“柳线长”,比喻兼双关。表现出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即景抒情,富有韵味。(2分)(4分。意思对即可)
2、先以酒未尽、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留恋情浓;再以“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蹉跎、红颜易老的慨叹和别易见难的担忧;末句则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4分。写出两点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空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作品鉴赏】
《送别》描写暖意融融的春景,表现了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

东风袅袅,柳丝飘拂,以暖意融融的春景来衬托下文的离别之情,使离愁更浓。“柳”,留也。“柳线长”,比喻兼双关。表现出对男子离去的“留”恋不舍之情。即景抒情,富有韵味。先以酒未尽、泪千行等细节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深、留恋情浓;再以“但恐鬓将霜”传达出时光蹉跎、红颜易老的慨叹和别易见难的担忧;末句则表达了对爱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之情。

 

作者简介

范云
范云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范云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