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_________ 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
(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表现理趣。
二:
(1)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推移,即使发挥了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效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①蒙冲:古代战船名。
【作品鉴赏】
《观书有感其二》描写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水上行舟,表达出作者告诉大家如何读书的方法
昨夜春水上涨,蒙冲巨舰在激流中如羽毛般轻快航行。往常费尽力气不能推动的大船,此刻却能在江流中航行自如。寓意是读书须积累,当积累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自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