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避地寒食》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避地寒食
作者: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浓春孤馆人愁坐,
斜日空园花乱飞。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1)诗中作者言愁,有哪些具体缘由? (4分)
(2)请简析本诗颔联运用的手法及其妙处。(4分)
(3)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理?(3分)

参考答案
(1)恰逢寒食,淹留异地,知己稀少,时局艰危。(共4分,每点1分)
(2)借景抒情,表达孤馆独坐之愁。(2分)上联以浓春盛景反衬,下联以斜日空园之景烘托。(2分)
(3)一方面感慨为功名所累,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壮年就熄灭机心的不甘。(共3分,每句1分,两句全对得3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
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注释
①当年:壮年。
②息机:息灭机心。
 

【作品鉴赏】
《避地寒食》描写为逃避战乱而移居江南,面对处处都是乱世造成的不堪景象,表达作者无尽的愤慨和感伤
此诗是韩偓避乱异地时所作。904年朱全忠专擅政权,战乱不息,作者为逃避战乱而移居江南。此时,诗人所处的环境,处处都是乱世造成的不堪景象,再加上诗人想到快到传统寒食节了,自己却在异乡时,不免会暗自神伤。诗中“悲,寒,愁,孤,乱”不仅反映出了诗人的孤寂与不安,更抒发了作者的愤慨,诗中的字字句句,犹如诗人在悲呤亡国之音,蕴含无尽的感伤。

作者简介

韩偓
韩偓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