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折桂令·题金山寺》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
一半儿烟遮,一半儿烟霾。

1、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说此词称赏者众,请根据一、二句,具体分析其称赏之处。(5分)
2、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曲子起句写长江浩渺,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接着写水面上漂浮的云山,山上的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水中,清澄明丽,摇曳生辉。前两句通过侧面烘托、以动衬静等手法来表现金山寺的高大、壮观。
示例二:第一句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为背景,以动衬静,渲染金山寺的雄伟壮观;第二句用云山,即云雾缭绕的山来侧面烘托金山寺的高耸入云。
示例三:写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相互交织,融为一体。长江的动点染出山的静,与物的缥缈衬托出山的壮观。(从手法、内容、效果三个方面来谈,言之成理即可,5分)

2.主人公具有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2分),分析(2分),隐隐透露了对现实的迷惘心情(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江水浩浩荡荡从西面涌来,水面上矗起云山,云山上簇拥楼台。云和水相辉耀,楼与台相掩映,天造地设巧安排。对着大好云山秀美景色吟成新诗句,对着浩翰天地倾杯酣饮忘去愁怀。睁开醉眼,远望蓬莱仙岛:一半被烟霭遮断,一半被云彩掩埋。

注释
①金山寺: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②云山:形容山势高峻,云烟缭绕。诗句就:意为诗句吟成。
③天与安排: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与,给,替。
④天地忘怀:忘记天地间一切事物和所有忧愁。
⑤蓬莱:《汉书·郊祀志》:“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后因以泛指想象中的仙境。这里当指金山寺的蓬莱宫。

【作品鉴赏】
《折桂令·题金山寺》山上的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水中,清澄明丽,摇曳生辉。这自然造化的美景令人陶醉,令诗人的酒兴诗情齐发

金山寺在镇江市西北,这首曲当是赵禹圭任镇江府判时作的,可谓胸襟万里,气象斐然,有如仙境。《中原音韵》的作者,也是元代散曲作家的周德清说“此词称赏者众”,可见在当时就获得好评。曲子起句写长江浩渺,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接着写水面上飘浮的“云山”,山上的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水中,清澄明丽,摇曳生辉。这自然造化的美景令人陶醉,令诗人的酒兴诗情齐发。“云山动色”,“天地忘怀”,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怀。当他睁开醉眼时,眼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色:云遮雾障,缥缥缈缈,就像是那传说中的海上蓬莱仙境一样。

作者简介

赵禹圭
赵禹圭赵禹圭(生卒年不详),字天赐,汴梁(今河南开封)人。(1330-1332)曾出任过镇江府判。散曲作品现存小令7首。...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