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惜花》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惜花
作者:姜宸英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2)这首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本诗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1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2分)(言之成理即可)
(2)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垂杨拟成人,写垂杨一丝丝细长的枝条把恨绾住,送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对东风无情、百花遭劫的无限怨恨。(3分)在诗人笔下,此恨已弥漫于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垂杨都能随时把恨绾住。(1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借代,浅白、长红指代花朵;拟人(比拟),垂杨丝丝绾恨,送上高楼。诗人对东风无情、白花遭劫 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已弥漫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都能随时把恨绾住。
(2)抒发诗人自己因看到白花遭劫、只剩垂杨飞舞而产生的伤春、惜春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注释
⑴绾恨:把恨绕住。

 

【作品鉴赏】
《惜花》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

姜宸英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作者从“惜花”谈起,说明了凡是花,都摆脱不了凋谢的命运,而杨柳也会平添忧愁,春愁,无处不在。一个春天中,大半是春愁。春天的花或者是白或者是长红,都会凋谢付之东流。剩下的只有垂杨吹不断,但垂杨,丝丝柳条也会绾(wan)着离愁别绪上高楼。春愁花愁人亦愁。这首诗中的“丝丝绾恨上高楼”,意为柳丝系着离恨上高楼。绾,系也,这一句,想必是从王昌龄的《闺怨》诗演化而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写得是《惜花》,实际上是衬托人的无奈心情。试想,凡是花都会凋谢,这花,能爱惜得了吗?

 

作者简介

姜宸英
姜宸英姜宸英(1628-1699),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明末诸生,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记述明三百年间诏狱、廷杖、立枷、东西厂卫之害。又从徐乾...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