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丰乐亭游春·其三》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试题】
1.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
2.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4)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写出了暮春季节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
2.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情。
3.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4.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花满树,青山隐隐,日已偏西。广漠的郊野,草色青绿,看不见边际。游春的人们,兴趣正浓,哪管春天将去。丰乐亭前,人来人往,落花遍地。
 

 

注释
⑴丰乐亭:在滁城西一里许的大丰山下,欧阳修任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时所筑,为当时滁州的胜游之地。
⑵太守:汉代一郡的地方长官称太守,唐称刺史,也一度用太守之称,宋朝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为知州。诗里称为太守,乃借用汉唐称谓。
⑶红树:开红花的树,或落日反照的树,非指秋天的红叶。
⑷长郊:广阔的郊野。无涯:无边际。
⑸老:逝去。一作“尽”。春将老:春天将要过去。
【作品鉴赏】
《丰乐亭游春·其三》“来往亭前踏落花”多情游客,令读者惆怅不已
 写青山红树,白日西沉,萋萋碧草,一望无际。天已暮,春将归,然而多情的游客却不管这些,依旧踏着落花,来往于丰乐亭前,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有的本子“老”字作“尽”,两字义近,但“老”字比“尽”字更能传神。这首诗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欧阳修是写惜春之情的高手,他在一首《蝶恋花》词中有句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真是令人肠断;而此诗“来往亭前踏落花”的多情游客,也令读者惆怅不已。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