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如梦令·建康作》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如梦令·建康作
作者:赵鼎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⑴小首小令写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⑵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⑶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⑴烟雨、细风。(一个意象1分,共2分)
⑵①写出了楚天的空旷与寂寥(1分),暗衬出词人心境(1分);②为全词最后的情感表达积蓄了力量。(1分)(每点1分,共3分)
⑶孤独(凄凉)之感,寂寞思乡之情,忧郁(忧愁)茫然之意。(1点2分,共6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作品鉴赏】
《如梦令·建康作》“迢递”虽指江水的悠长,但同时也象征着词人愁思的绵延不绝

一开始词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滚滚的江水,写道:“烟雨满江风细”。由于国难当头,心怀悱恻,因此,虽然江流滔滔、烟雨迷濛,但在词人心头撩起的却不是充满诗意的朦胧而飘忽的雅怀,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沉重的忧虑。而“江上危楼独倚”一语正是词人内心忧郁在形象上的写照,“独”字不但含有形影相吊的意思,而且还反映了词人精神上的孤独与凄凉。“歌罢楚云空”是写词人内心受到景物的感应,不由自主地放声高歌。“楚”代指建康,因其古属楚国,故云。词人说他歌罢以后,楚天一片寥廓,危楼之下的江水依旧无语东流。这两句虽未直接刻画词人内心的痛楚,但通过文中“楚天空”和“流水”两个鲜明的意象所流露的空旷、绵长之感,也让人不难体会到他寂寞忧愁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能生发出以下两句:“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迢递”是悠远的样子,杜甫《送樊御侍赴汉中》诗云:“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文中的“迢递”虽指江水的悠长,但同时也象征着词人愁思的绵延不绝,词人说他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看到孤鸿也随江流远去。无疑,“孤鸿”这一意象的突然出现,给词人的愁思中又增添了一些况味。因为“孤鸿”历来被人们看作是孤独、哀伤的代名词,李商隐《夕阳楼》诗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词中的“孤鸿”和李诗中的孤鸿形象完全相同,都能于孤独中见凄凉、飘忽中见迷茫。从整体上看,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容量却很大。虽然没有一句直抒胸臆,但其中的每一个意象无不折射着词人忧郁的面影。这种尺幅千里的效果正是该词的特色所在。

作者简介

赵鼎
赵鼎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赵鼎早孤,由母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