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1)文有文眼,诗也有诗眼,诗眼可在诗题中,也可在诗句中。如杜甫《春夜喜雨》,喜字就是诗眼。《过三闾庙》一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2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这两句诗。(4分)
答案
(1)怨字。
(2)这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或以景结情( 以景截情)的写法,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使人觉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曲包;用哀景写哀情;语意含蓄:写眼前之景,言外有一种悲凉之气。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而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作者一缕幽思缭绕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
二:
(1)这首诗表达感情基调的词是哪一个?前两句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2分)
(2)《诗法易简录》赞叹三、四句说: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结合诗句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表达感情基调的词是怨。(1分)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不尽,写怨之绵长;屈原的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何深,表怨之深重。诗句生动地抒发了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1分)
(2)三、四句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2分)日暮时分,江上秋风萧瑟,枫林摇落,历时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形象地表达了屈原的不尽幽怨,表现了较高的艺术特色。(2分)
三:
(1)诗歌前两句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5分)
(2)李瑛《诗法易简录》赞: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三、四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比兴(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
(2)三、四句以景结情,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商无限。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但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