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小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小园
作者: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相关题目:
1.诗的首联哪个字用的最好?为什么?简要分析。
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形象生动的写出小园环境的美);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小园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此联以物喻人,竹、菊之风骨,月、霜之高洁衬托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高贵人格。

3.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答: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动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美丽动人,富有魅力。

4.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5分)
答案: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5.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分析。(4分)
答:选用亭亭静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洁白无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现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节操。(2分)

6.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暇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释

寒花:菊花。

【作品鉴赏】
《小园》也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其匠心令人叫绝

本诗结构简单,却以意境胜。以画写诗,唐王维时已发展得极好了,而黎简此作,与其称为画诗,不如看作是现在的“微电影”“DV”一类的东西,从一个摄像者的视角描绘了一段时间里诗人眼中的小园美景。镜头首先对准的是平静的池水,水面倒映着层层深树,亦远亦近,微风一起,水面轻摇,树影也跟着迷乱起来,更显深远有致。镜头上移,诗人开始眺望远处的山峦,有趣的是,他并没有用“山光入短墙”一类俗语,而是变换角度,反客为主,偏偏说成是山光越过短墙,正探头探脑地偷窥着园中景色。一个“窥”字,让整联都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不仅写出了山光之可爱,也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其匠心令人叫绝。

《小园》为了突出“一半入斜阳”着心之苦,景色之美,设拗句,引为亮色
稍稍调小焦距,诗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黄叶。入秋之后,黄叶挂满树木,缀满村庄。此处黄叶之黄,不是枯黄,不是蔫黄,而是一种绚丽夺目的鲜黄,是镜头中的亮色。诗人就在这悦目的鲜黄中,时而左顾,时而右盼,发现自己东侧的黄叶平平无奇,而西侧黄叶却能化其鲜亮之颜色入落日之斜辉,奇绝美绝。是谓“一半”。诗人何以知黄叶之满?自然是各个方向都曾长凝久驻,也正因此才能比较出“一半”来,有了前句作底,后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韵味。此外,这一联两句在全诗皆对的情况下看似不工整,实则拗有拗的好处,诗人正是为了突出“一半入斜阳”着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设拗句,引为亮色。接着,镜头转到身边,幽竹静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诗人在如斯美景中,为何说小园只宜“小立”呢?原来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诗人从“斜阳”看到“新月”,实在已有一段时间,此时不耐寒冷,只好归去,也是无可奈何。用月来写寒,这不是什么新发明,“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写出寒冷的同时,又双层比喻出清静高洁之品质的,似不多见。

《小园》幽竹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
可能有人认为,本诗前两联写景,颈联过渡,尾联写人,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但失之呆板。作为一篇微电影式的小诗,因为一个镜头(亦即摄像者)的存在,本诗实际上句句有人,处处有人。树影迷乱是人眼所见,山光窥园是人心所想,一半黄叶入斜阳,更暗含着诗人痴立园中之状。幽竹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景色固然是外物,但选景则是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尤其是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高雅情怀。

作者简介

黎简
黎简黎简(1747年6月30日~1799年12月3日),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又号石鼎道人、百花村夫子,广东顺德县弼教村人,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书画家。乾隆五十四年拔贡。诗画书称三绝,诗学李贺、黄庭坚,刻求新颖,书得晋人意。性喜山水,...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