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梦江南 千万恨》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梦江南·千万恨
作者: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
答: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5)后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赏析
答:后三句写景的作用: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6) 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
答:开头直抒胸臆,直言恨有千万,说明恨之多与无穷,(1分)但所恨之事却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说明全诗主旨。(1分)

(7)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1分)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2分)。借无人知晓思妇相思之苦寄寓词人不被人理解的苦闷。(1分)

(8)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
答: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
 

注释
①恨:离恨。
②天涯: 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③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文学鉴赏】
《梦江南·千万恨》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说“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虽有千头万绪之恨,但恨到极点的事只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那个人久不归来。这是对全词的主旨作正面描写。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


“摇曳碧云斜。”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替的黄昏,摇曳是程度不怎么明显的动荡,是轻轻移斜了角度的晃动。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状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
 

【名家点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
栩庄《栩庄漫记》:“‘摇曳’一句,情景交融。”
陈廷焯《别调集》卷一:“低回宛转。”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千帆’二句,窈窕善怀,如江文通之‘黯然魂消’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即从‘天涯’两字上,写出天涯景色,在在堪恨,在在堪伤。而远韵悠然,令人讽诵不厌。”

作者简介

温庭筠
温庭筠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