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新晴》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新晴
作者: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绿树无人昼梦余,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二:
(1)作者通过________ 、________ 等意象,描绘了夏季生活场景,表达了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2)三、四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把南风写得情趣十足。
参考答案
(1)南风、绿树(或青苔),闲适愉悦
(2)拟人

阅读答案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相关试题及答案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参考答案:
1.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是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3分)
2.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意象1分,分析2分,心境2分)

3.第二句中无人写出了________ 的情境。(1分)

答:安静
4.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答: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写出了春风悄然而来的情景(1分),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1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日初晴,诗人午睡醒来,只看到窗外的绿树和青苔。忽然一阵南风把房门吹开,又掀起桌上的书页,诗人说这是他的老相识,来偷偷访问他了。

注释

①新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②青苔:苔藓。
③梦余:梦后。


 

【作品鉴赏】

《新晴》诗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语言通畅易晓,情趣十足

李白《春思》诗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里说南风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诗道:“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本正经地埋怨春风吹落他正在阅读的书,这里的构思与薛诗相近,但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比薛诗更见机趣活泼。又,宋释显忠《闲居》诗:“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贺铸《题定林寺》诗:“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句意也相近,可比读。
第一句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二句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

 

《新晴》最后两句诙谐而有创意,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作者简介

刘攽
刘攽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