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3.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4.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5.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起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巧,结构缜密。首联扣题,尾联借景抒情,归思即为全诗诗眼,也照应首联宦游人。
6.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3.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4.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5.D
6.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
二: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答:归思 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答: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答: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5.本诗的开头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的作用。(5分)
6.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5.(1)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3分)结构上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
6.(2)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3分)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3分)
三:
(1)解释词语:宦游:________ 物候:__________
(2)诗歌的中间两联与 字相呼应描写了江南新春的景色和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感。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意?
答案:
(1)出外做官(的人)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周期现象(如冬眠、开花、发芽)
(2)惊或新
(3)思归和伤春。
四:
(1)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2)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出、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3)这首诗从哪两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答案:
(1) 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2) 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3)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浓这种感受。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