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杂诗七首(其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杂诗七首(其四)
作者: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曜难久恃。

1.张玉谷在《古诗赏析》(卷九)阐释这首诗题旨说:通体以佳人作比,请结合诗的前六句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前六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佳人的不为时人所重,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抱负不能施展,感到时光易逝的苦闷。(2分)诗的前两句正面描写美人艳若桃李的绝美容貌,以比喻自己卓越的才能;(2分)三四句极言美人迁徙不定;五六句写佳人美丽的容颜不被时人赏识,反被鄙薄,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境遇。(2分)
2.诗歌最后两句,以俯仰来形容时光流逝之快;(1分)感叹时光流驶,岁月无情,佳人的容颜再美却难以久恃;(2分)寄寓了自己盛年时虽有绝世才华、远大抱负却无法施展、壮志难酬而终将老去的深沉慨叹。(2分)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国有佳人 ,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注释

①佳人:美人。

②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鉴赏】
《杂诗七首(其四)》以“俯仰”来形容时光流逝之快,感叹时光流驶,岁月无情

这首诗前六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佳人的不为时人所重,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抱负不能施展,感到时光易逝的苦闷。诗的前两句正面描写美人艳若桃李的绝美容貌,以比喻自己卓越的才能;三四句极言美人迁徙不定;五六句写佳人美丽的容颜不被时人赏识,反被鄙薄,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境遇。诗歌最后两句,以“俯仰”来形容时光流逝之快;感叹时光流驶,岁月无情,佳人的容颜再美却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虽有绝世才华、远大抱负却无法施展、壮志难酬而终将老去的深沉慨叹。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