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1.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6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技巧鉴赏】(6 分)
(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6 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 3 分。构思巧妙,若答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和后面的 总眉愁构成先扬后抑的关系或者侧面表现山水之美,分析合理亦可。手法巧妙,若只答对偶,只给 1 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主旨把握】(5 分)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之情。
[5 分。分析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3 分,若答渴望摆脱官场生活羁绊的烦恼,分析合理亦可;若答抒发自己与张山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分析合理亦可。若有其他答法, 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真聊尔,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释
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
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③聊尔:姑且如此。
【作品鉴赏】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写的是张山人来秦淮游了十天以后,作者送张山人归彭城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颔联之妙:
(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主旨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