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分)
2.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3分)
3.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4.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 _____ 描写,整句属于 _________ 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_______ 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 ,感情更加 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_______ 的风格。
5.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景和抒情是怎样紧密结合的。
7.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5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5分)
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5分)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1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1.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即可。
2.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3.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4.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 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5.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6.前四句描写了苍茫辽远,萧瑟衰飒的深秋景象,烘托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苦,忧国伤时的情怀,情与景和谐统一,创造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7. 风急-冷 天高-人渺小、孤独 猿啸-哀 鸟飞回-孤独
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11.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 高啸哀 清 白 飞回
1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二: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2.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案:风、天、猿、渚、沙、鸟。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4.从表达方式上看,诗前两联重在___________ ,后两联重在____________ 。(每处2个字)(4分)
答:写景/抒情(遣怀)
5.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分)
答:首联捕捉高天、急风、啸猿、清渚、白沙、飞鸟一组意象,再现三峡肃杀秋景,诗人感秋而心生流寓无依的悲凉;颔联凸显落木、长江两大景象,俯仰间,有宇宙恢弘、岁月流逝、人生末路的感伤。颈联特写万里一老儒,以秋为底色遣怀,即感伤长久的飘泊,又表现老病的孤独。尾联卒章言志,因悲秋而生艰难之思,有对自我命运飘零和乱世生民涂炭的无尽忧患。(6分,一个赏析点3分)
三: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则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
4.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赏析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参考答案:
1.C
2.【答案】C
【解析】C缠绵悱恻情感错
3.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4.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此联上句写羁旅之愁。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在前两联写足了秋意之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之时节;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居无定所的处境。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此联中的万里百年照应上联之无边不尽,使上联之景与此联之情融为一体。诗句词简意丰,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的处境,秋季独自登高,更生许多愁绪。
【译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