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中秋对月》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______是中秋,________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
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 秋三五,蟾盘
2.赞颂中秋夜月亮光明磊落、公正公平,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像中秋明月那样公平公正的愿望(或隐含着对统治者势利、偏私等丑恶品性的讽刺)。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
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注释
1.三五:十五天,中秋十五就是中秋节。
2.蟾盘:指月亮。(蟾轮、冰轮、冰魄等都是古人对月亮的美称)。
3.天头天尽: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再大也有边缘,所以古人觉得天和地都是有尽头的。

【作品鉴赏】

《中秋对月》写出了作者对光明普照,和对大公无私的赞颂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作者简介

曹松
曹松曹松(830--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