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络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1.请简要描述两首诗描写的情景的异同。(5分)
2.两首诗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表达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相同点:都是写儿童在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1分)
不同点:①第一首写了清明时节(或:暮春时候),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2分)②第二首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2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托物言志(2分)。①曹诗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2分);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作品鉴赏】
《风筝》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
写了清明时节,断线的风筝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飘向远方的情景。赋予断线的风筝人的情感,用断线风筝隐喻探春,表达其被迫远嫁时的离别之苦,以及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无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络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作品鉴赏】
《风筝》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
写的是早春时候,红衣童子欲放风筝却苦于无风,提线埋怨天公的形象。孔诗赋予天公人的情感,以风筝隐喻自己,借天公不肯给风,使风筝不得高飞的现实,表达自己身处困境的痛苦和怀才不遇的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