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赚得行人错喜欢一句,有的版本作赚得行人空喜欢,错与空哪一个字更恰切?请说明理由。
答:空比错恰切。错字只表明喜欢是一种错误;而空字不仅包含了这一层意思,还突出地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空落落一片惘然的失落神态,形象感更强。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全诗用下岭比喻人生之路。本以为下岭比上山容易、轻松,而当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又遇到一个山头,发现自己正处在万山围绕的圈子里,才恍然大悟:下岭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求知的艰难,却忽略另一种艰难。第四句放拦两字将山赋予了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人的行为。全诗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自得,而应不断进取。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6分)
答: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1分),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1分),诗人将生活中的困难比喻成山峰,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真评估自己所面对的困难(2分)。
(6)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哲理?又是怎样表达的呢?(5分)
答: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1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2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2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说下山岭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
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便会将你阻挡。
注释
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莫言:不要说。
③赚得:骗得。
④空喜欢:白白的喜欢。
⑤拦:阻挡。
【作品鉴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本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三四两句承接“空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而行人的种种心情——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
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途中还要翻过无数座山。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人生中可能会有“假突围现象”,以为原来突破过的包围不会再经历,其实,人生道路上那一圈圈的山脉,还在那里没有移动,在另一个角度等着你再走一遭。因此,在某个阶段突围过后,千万不要“错欢喜”,还要做好再突围一次,再升华一次的打算。
【名家点评】
丁石孙等:诗人把“行人”“下岭”时的心里写的生动有趣,虽未明言劝诫,而读者自知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普遍道理。这就是诗歌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