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评点】关于情感变化的题型,江苏已经命制几次了,最为典型的是2009年命制的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一题: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如此题型,应给予学生好好地训练。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评点】此题亦是好题,考查考生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能力,如果连这点能力尚且缺乏,那就无甚言语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评点】此题亦好,不刁钻,应适合考生的口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作品鉴赏】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构思之妙,表达了诗人访友扑空后的沮丧、懊恼心情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唐制,官吏每旬休假一日。这首诗第一句诗人叙写自己的一旬中九天为官务奔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休假日。
第二句写诗人利用休假日去拜访友人王侍御,不料扑了个空。“不遇又空还”五字把诗人满心欢喜寻访不遇的沮丧、懊恼表现得非常真切。
第三四句诗人宕开诗笔;从赞美友人诗思之清入手,进而衬托出友人不凡的人格。韦应物说:难怪友人的诗思如此清澈而沁人心骨,原来他所居住的环境如此清冷幽静,不仅门对着潺潺溪流,仰头还可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岗呢!末句妙语双关,既是友人居住环境的具体描绘,又是友人诗思诗境的比况形容,其中透露出的对友人的钦慕之情宛然可见,韦作构思之妙,于此可窥一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注释
①《后汉书·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休过:不过。
【作品鉴赏】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有对高人隐士风范的期羡,暗暗展示自己如隐士般清高雅致的风情
既有对那些优游山林,超尘出俗的高人隐士风范的期羡,又暗暗展示自己如隐士般清高雅致的风情,形神超越,物我交融,在这虚与实,真与幻,常与奇意境中用简古冲淡的语句写出了主客双清的两副形象。写景的意象有“秋水”、“野扉”、“梦”、“玄蝉”、“叶黄”、“一树冬青”。疏则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诗人闲中取神,密则力厚而思沉,“水”、“扉”、“梦”、“蝉”、“叶”、“一树”这一串串写景意象映托着诗人的情愫,涓涓流出,诗便有了低徊婉转,绵密流美之情致了。用字色鲜。色显者如“黄”与“青”,二字色艳,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隐者如“水”、“梦”、“玄”字,秋水明亮清冷,梦如隔雾看花,玄乃黑而红色,各色杂揉在一起,跳跃动荡,形成神韵独高,意境优美的画面。透过这画面,我们触摸到了诗人徘徊于今日与来日,现实与幻想,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伤感的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