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送张四》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原文】送张四
作者:王昌龄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2分)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暮。 画面: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2)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示例二: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翻译赏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作品鉴赏】

《送张四》用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

首句中“暮”字点明了季节。  枫林尽染红了,太阳快要西坠,此时送张四,我满怀愁思!
三四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冷山与冷月,“冷”字正点出了寂寞与孤独的处境;凄清的猿声,就连猿也为之凄凄哀啼。在别离时刻,安上这些景致,营造这种基调,那是悲上加悲,使得离人的伤心无以复加。因此,这里是缘情生景,因景生情,情景互融。通过对别后情景的想像(“冷山月,清猿无断时”)表现了别离时刻的悲伤之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
阅览排行: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