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这件事中,我不仅重新认识到学习,而且收获了一份友谊。B: 在学习与不学习这两条路该面临我们抉择时,有人选择了学习。 C: 图书馆是文化积淀的载体、知识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 D: 我国将加强对城市规则的调控,完善和建立城市建设引导体系。 |
2、 | 下列各 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决定招收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计算机软件等专业。 B: 通过开展“今天我步行上学”的活动,使昭通上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缓解。 C: 昭通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D: 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昭通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
3、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C: 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D: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
4、 |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样是写饮食文化的文章,《吆喝》以平实而幽默的语言,引人品味生活中蕴含的情趣;而《春酒》则以细腻温婉的笔触,表现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和浓浓的民风之美。B: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中年之后回望早年经历的一部记实性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我们学过的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 C: “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 D: 法国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使我们看到了名人和我们常人一样有痛苦、挣扎和矛盾。 |
5、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说的是( ) A: 杜甫 B: 白居易 C: 屈原 D: 辛弃疾 |
6、 |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青岛欢迎你,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们带上惬意的微笑,迎着和煦的微风,一起遥望无垠的大海,一起畅游秀美的崂山,一起欣赏绚丽的霓虹……2018,让我们相约青岛! A: qiè xī gēn xúnB: qiè xù yín xuàn C: xiè xù gēn xún D: xiè xī yín xuàn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B: 《故乡》描写了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力描写了中年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本文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 C: 《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本文选自《羊脂球》。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骨骼 撺掇 凋零 风雪载途 B: 静穆 雾霭 严峻 草长鹰飞 C: 翩然 蔓延 萌发 人情事故 D: 装置 迁徒 踪迹 夜幕降临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 一些甘肃省偏远的农村小学,连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C: 1月1日,甘肃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首次在伦敦著名的萨德勒威尔斯剧院进行演出。 D: 李老师一走进教室,同学们的目光就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去世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 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__ , 言外之意是________。(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
比较阅读语段一和语段二,完成小题。 (语段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语段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 歇:消散 B: 夕日欲颓 颓:坠落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 )阅读语段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你对“闲人”的理解。( 4 )语段一和语段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目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一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 1 )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①“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赏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②“爸,晚上有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净化网络“雾霾”需要理性精神
王晓刚
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发帖、跟帖、评论、围观、“吐槽”等已经像我们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仅成了广大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公共议题的主要渠道,也成了我们自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言论的大解放如影随形的是,各种不文明的网络用语也随着“潘多拉盒”的打开而成泛滥之势。
②互联网无疑为人类的言论自由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也使人类言论自由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对网络世界语言的乱象给予应有的关注也十分必要。进入网络世界,就会发现各种极端言论、偏激言论处处可见,而且越是“出格”就越容易赢得一片“点赞”叫好;对事件的争论也往往变得简单粗暴,乃至退化成偏激的人身攻击;各种粗俗言论将“国骂”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甚至将网络“骂战”发酵成网络“约架”。这难道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
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见到“网络版”的语言生态。在我们最朴素的道德判断中,也没有多少人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斥着诸如此类的低俗语言,无论是对亲人、朋友、同事,还是对待陌生人,我们都希望保持基本的尊重、礼貌和教养。几乎没有人希望低俗的网络语言从“虚拟”变成自己所处的“现实”。然而,现实中的自律意识,一旦上网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显然,人们对洁净的语言有着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标准,而且到目前为止,网民们还没有像珍惜清洁的空气那样珍惜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孩子、朋友共处的网络空间。而要深刻地改变这种观念,人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回顾大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深化和普及过程,我们也会坚信:网络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最终将会把网络环保意识强制性地灌输到网民的头脑之中。
⑤但我们不能坐等这种后果发生之后才姗姗来迟地觉醒,而要从现在起就付出努力,推动网络环境向清爽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德国学者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所言,每一种文明的表现绝非天然如此,而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是历经数百年心理积淀、规范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等待一种结果,只能付出努力去推动。
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如果我们从现在就开始付出努力,或许几十年后互联网世界将回馈给我们一片“蓝天”。要知道,我们在“十面霾伏”面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排污大户”,但在网络世界,我们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都是形成网络语言生态的一分子。因此,要还网络语言环境的那一片“蓝天”,需要每个网友从自身做起,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做起。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4日,有删改)
根据《徐州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