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湛江市第十五职业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shā) 鸿(hú) 挑拨离(jiàn)
B: 睢(zì) 拮(jū) 廓然无(lèi)
C: 然(mǎng) 佝(lóu) 怒不可(è)
D: 桥(zhàn) 夷(bǐ) 聒不舍(qiǎng)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到了“中国梦”的问题,因此,“中国梦”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①因为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个人梦想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国家繁荣基础上的。

②其实,换一个角度想,中国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③它使人联想到民族奋进的滚滚大潮,气势磅礴的宏伟蓝图。

④所以,我们每一天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也是在缔造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⑤“中国梦”即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是十三亿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伟大梦想。

A: ⑤④②③①
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①④⑤③
D: ⑤③②①④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qiān)细 锐不可(dāng) 河(tí)
B: 两(qī) 惟妙惟(xiào) 琐(xiè)
C: (sǔn)石 重峦叠(zhàng) (è)制
D: (fān)篱 (jiǒng)然不同 气(fèn)
4、“‘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的“拼命三郎”指( )。
A: 杨雄
B: 时迁
C: 石秀
D: 柴进
5、下列文学文体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B: 江河,新时期的著名诗人,《星星变奏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散文家。
D: 人物、情节、主题构成了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 ①④⑤③②
B: ⑤③①④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②③④①⑤
7、

句中划线词词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②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A: 干而收缩,不丰满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
B: 内容贫乏,枯燥无味(文辞等)把捆绑的绳子拽开
C: 干而收缩,不丰满把捆绑的绳子拽开
D: 内容贫乏,枯燥无味(文辞等)用力使自己摆脱束缚
8、对下列各句中使用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记叙)
B: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情)
C: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说明)
D: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描写)
9、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酒后坚决不开车”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B: 我们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要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 在秀全街毕村西与汽车城交界处,一棵树龄156年的古红棉树吸引了花都以及广州各区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D: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我市近一半的中小学校正在加快创建信息化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 1 )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

( 2 )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1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那四件事?结果如何?(用文中原句回答)

( 2 )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冬天里的一团火》,完成问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①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赶在风雪来临之前去后山烧一窑炭回家。之后,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②早晨起来,父亲已经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盆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一家人团团围在炭火旁,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就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只有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爱的中心,在幸福的中心。

③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而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的纯真,一个个小脸红扑扑的。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围着炭火坐下来,脱掉鞋子,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

④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睡意这时候从深海处泅洇上来,将一切浸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用火针拨了拨炭火上的灰垢,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方式。

⑤待到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呦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么不叫我早点出来?”

⑥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文有改动)

( 1 )文中主要写了全家人围坐在炭火旁的哪些事?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请概括回答

( 2 )第③段为什么要写孩子们的冰雪中玩耍的内容?

( 3 )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直线的句子。

( 4 )结尾画直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生活中,一定有让你感到“是在爱的中心,在幸福的中心”的那一刻。请描述当时的情景。(不超出所给字格)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

③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那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

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⑤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碰到死去的一个朋友,于是一人一鬼,结伴同行。走到半路,有一间破屋子,鬼朋友说:“住在屋子里的人,是个大学者。”老学究很好奇,问道:“你怎么看出来的?”鬼朋友回答说:“凡人白天忙于生计,性灵汩没。惟睡时心神明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灿如锦绣……此屋上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可知。”老学究听了,更加好奇,又问:“老夫读了一辈子书了,你帮我看看,我睡觉时,屋顶上的光芒有多高呢?”鬼朋友迟疑了好一阵子,才【a】地说:“昨天,我经过老兄的私塾,老兄正在睡觉。说实话,我只看见屋顶上直冒黑烟,恍若乌云笼罩,没有半点光芒。”老学究听了,【b】,气鼓鼓地把鬼朋友赶走了。

⑥如此看来,书本上的知识,若能化为己有,灵活运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如果人云亦云,毫无己见,张口闭口,无非【c】,那就只有冒黑烟的份儿。

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加思考地读书。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书呆子学究与思想家的区别,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冒黑烟”与“吐光芒”的区别。

⑧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饭、乃至趋炎附势的所谓“学问”,只会把世界弄得【d】,唯有鲜活的、有创见的、有独特价值的学问,才会给人带来光明与希望。

(有删改)

( 1 )结合文意,判断文中a、b、c、d四处应填入的成语分别是( )

A: 恼羞成怒、吞吞吐吐、陈词滥调、乌烟瘴气
B: 陈词滥调、乌烟瘴气、恼羞成怒、吞吞吐吐
C: 吞吞吐吐、恼羞成怒、陈词滥调、乌烟瘴气
D: 吞吞吐吐、乌烟瘴气、恼羞成怒、陈词滥调
( 2 )阅读全文,完成小题。

①文中的比喻幽默精妙,写信人喻指________ , 收信人喻指________

②《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和章太炎强调读书治学要独立思考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 3 )请简要概括文中引用的《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并说说这一论据的作用。

( 4 )以下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个更适合作为此文的题目?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理由。

A.读书的利息 B.“冒黑烟”与“吐光芒”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能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