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对淄博周边的景点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文学如茶,越品越知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 醇厚 幽香 清冽B: 清冽 醇厚 幽香 C: 醇厚 清冽 幽香 D: 清冽 幽香 醇厚 |
3、 | 下列划线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请广于君 B: 腰白玉之环 C: 无鲜肥滋味之享 D: 假诸人而后见也 |
4、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B: 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 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
5、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脑髓(suǐ) 憎恶(zēng) 脊梁(jí) 负隅顽抗(yú) B: 倚仗(yǐ) 疟疾(nüè) 奴隶(lì) 装模作样(mú) C: 沼泽(zǎo) 祈祷(qí) 炽热(chì) 按捺不住(nà) D: 澎湃(pài) 脐橙(qí) 字帖(tiè) 奄奄一息(yān) |
6、 |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B: 小张是个说话能手,平平常常的一件小事,他能说得神魂颠倒。 C: 宋小宝的小品让人忍俊不禁。 D: 李四一不小心从高山上跌下来,肝脑涂地 , 惨不忍睹。 |
7、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B: 一个好学生干部要善于倾听心声的呼声和对班级工作的意见。 C: 我们只有和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8、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大器之人,语气______,性格______,气势______,举止______,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 A: 不猥不琐 不张不扬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B: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不骄不躁 不惊不惧 C: 不猥不琐 不惊不惧 不张不扬 不骄不躁 D: 不惊不惧 不骄不躁 不张不扬 不猥不琐 |
9、 | 选出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 ) A: 蜡梅无妨蜈蚣 B: 影写佣肿绣像 C: 倜傥和蔼规则 D: 怪哉方正斑蟊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叶圣陶,名绍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课文《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都是他的作品。 B: 安徒生,丹麦作家,《皇帝的新装》是他的童话作品,代表作还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C: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D: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
诗歌赏析。 袁凯 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①归路更茫茫。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①长跪而谢之( ) ②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③寡人谕矣( ) ④图穷而匕首见( ) ( 2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使毕使于前。 ( 4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 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 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 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
晒月亮
丁立梅
①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最丰富莫过于月光了。
②那真的是一泻千里漫山遍野呀,奶油样的,听得见汩汩流动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小径,近处的树木、房屋,都开始了月光浴。白天的喧嚣与燥热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植物们在月下甜蜜地呼吸,脉脉含情。虫儿在叶间欢天喜地唱着歌。露珠儿悄悄滴落,沁凉的,清香的。这个时候的乡村,格外宁静。
③竹床,长凳,门板,被早早地搁置到苞谷场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村人们都聚拢过来纳凉。人人手中一把蒲扇,坐着或躺着。风从这边吹过来,从那边吹走,月光的羽毛飞起来。这个时候,再坚硬的线条,也会变得柔软。
④小孩子们可以缠着大人讲故事。我们最喜欢缠的人是邻居二伯,他仿佛有一肚子的故事。二伯长相挺“凶”,一脸麻子,还瞎了只眼。平时一个人过,住在两间草棚里。大白天我们看到他,都绕道走。但到了月亮的晚上,他的脸上,却奇迹般一片柔和,甚至有些慈眉善目,我们都不再怕他。
⑤二伯见到我们缠他,颇为得意。总是卖关子似地轻咳一声,再咳一声,说,从前哪,然后就停顿下来。我们急啊,追问,是从前有只狐狸么?二伯笑着不吭声,只把那一把破蒲扇摇来摇去,像拈花而笑的佛了。
⑥于是有聪明伶俐的孩子,赶紧上去帮他扇扇子,还有的孩子去帮他敲背。他很是享受地微闭着眼,笑对其他人语,谁说我无儿无女的日子不好过的?瞧瞧,我有这么多孩子呀。大家便哄笑,说,你好福气。
⑦月亮饱满,像怀了无限甜蜜的女子,深情款款。二伯的故事讲开了,是我们百听不厌的狐狸故事。故事自然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从前,说有一个赶考的书生,在半路上救了一只掉进陷阱的狐狸,那是只成了精的女狐呀,一下子爱上书生了,就一路尾随了书生去赶考。就要赶到京城时,书生突遇强人,遭到抢劫,差点丢了性命。狐狸便化成女子,日夜悉心照料他。书生伤好后,就和狐狸结成了失妻。后来,狐妻助书生考上了状元。
⑧故事说到这儿,很圆满了。我们满足地叹了口气。星光下,我们想像着那只美丽的狐狸,希望自己也能遇到一只。或者,自己就是那样一只狐狸。
⑨一旁的祖母,蒲扇在手上摇得可有可无,眼睛,早就闭上了。我们这才发现,已是下半夜了,木板床上有鼾声响起。月亮渐渐偏西了,是情深意长的一个回眸。我们的眼睛也不争气地粘上。母亲用扇子轻轻拍我们,该回屋睡去啦。邻居二伯显得意犹未尽,说,明天再来听二伯讲故事呀,二伯一定给你们讲一个更好听的。
⑩我们打着哈欠,嘴里面应着好,一脚高一脚低地往屋子里走,披着一身的月光。回到屋里,人刚一沾上床,就进入梦乡。梦里,摇晃着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下跑着一只漂亮的狐狸,白色的毛,雪一样的……
⑪多年过去,故乡的月亮一直在我的心头亮着,我找不到很好的词汇来描述它。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里偶然看到“晒月亮”这个词,一下子像遇到知己般,故乡夏夜里那明晃晃的月亮,原是供我们晒的呀!
( 1 )选文第①段说“乡村的夏夜是丰富的”,结合全文,说说它的丰富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王安忆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 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无奈地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妈妈便说:“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闲来无事,写成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于是,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只好心服口服地按照她做了。
⑥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 xiá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这是爸爸对我们的一贯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出门必须说一句:“过马路小心!”其他都不管了。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地在,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
⑦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夸,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
⑧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老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只能应付。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也非不管,弄出了一个做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xiá |
应接不 |
成长过程 | 妈妈的行为 | 女儿的感受 |
小时候 | 临考时,妈妈辅导我换算 | 无奈、着急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
后来 | 二十岁时,妈妈鼓励我写散文 | 出乎意料 |
③________ | 服气、佩服 | |
我在讲习所时,妈妈写信来表示撤销意见 | ④________ |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这是金庸先生代表作《倚天屠龙记》中的名言。清风如常吹过,明月依旧高悬,面对与自己竞争的“强敌”,我们不能乱了分寸、失了节奏,用平常之心待之。以平常之心来应对“强敌”,就能做好自己。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