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诗句符合原文的是( )

A: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B: 海日生残夜,江月入旧年。
C: 乱花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末马蹄。
D: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清代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此后,诗人杜甫也叹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③宋代的黄庭坚则慨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④苦吟诗人贾岛更痛苦地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⑤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闷。

⑥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赏识。

A: ⑤③④②①⑥
B: ⑤②④③①⑥
C: ⑥⑤④①②③
D: ⑥⑤②④③①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 寒噤 拂晓 锐不可当
B: 地窖 纳粹 肃穆 荡然无存
C: 建忘 鞠躬 地窖 张皇失措
D: 晨曦 恍惚 蜿蜒 高屋建瓴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直接交代了时令、地点、人物、事情,突出了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B: 颔联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有声”“无语”显示出山村傍晚的宁静,富有情趣。
C: 颈联描写了山乡的红叶与荞麦花。“胭脂”与“白雪”对举,令红的更艳,白的更纯,给读者带来极唯美的视觉感受。
D: 诗人乘兴而游,胜景触目,可是吟完诗句,一丝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B: 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拈轻怕重 , 为当地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C: 司马近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 , 终于写成了《史记》。
D: 这是个温暖和谐的班集,大家相敬如宾 , 在此学习我倍感愉快!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勾销 烦燥 煞有介事 仓惶而逃
B: 斑斓 蕴蓄 莫名其妙 消耗殆尽
C: 愁怅 抚摩 饥肠辘辘 雾霭弥漫
D: 震憾 妨碍 想入飞飞 丑态毕露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们很熟悉。人确实很难做到时时事事完全清醒、冷静、聪慧,但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局”,自己旁观自己,也许就可以多一些清醒,少一些 ;多一些冷静,少一些 ;多一些聪慧,少一些

A: 迷茫 冲动 愚鲁
B: 愚鲁 冲动 迷茫
C: 冲动 愚鲁 迷茫
D: 愚鲁 迷茫 冲动
8、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 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透露,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
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诱惑。
D: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9、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派(qiǎn) 应(hé) (zháo)落 (zhān)轻怕重
B: 憔(cuì) (nì)笑 (dǎo)告 (shì)弄
C: (dān)塌 流(tǎng) 静(bì) 光秃秃(tōu)
D: 争(zhì) 黄(yūn) 吝(sè) 呻(yín)
10、中国小说的起源主要有( )
A: 神话传说
B: 寓言故事
C: 史传
D: 志人小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寒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 1 )颔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现了“春寒”。
( 2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丙】三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选自《满井游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岳阳楼记》)

【丙】西湖最盛,为1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2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石篑3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应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柳,艳冶极矣。然杭人游西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3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春游西湖》)

【注释】①为:是。②岚:雾气。③夕舂:夕阳。

( 1 )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放尤为奇观

( 2 )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

①土________

②泉而者________

③岸芷兰________

④竟不忍________

( 3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②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侧重写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洞庭美景。此情此景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B: 【甲】文写初春时节去满井所见所感:山娟水明,杨柳青青;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C: 【丙】文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的朝烟、夕岚,再到断桥至苏堤一带以及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的风致。
D: 【甲】文写景笔法简练,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给人以清新明媚之感,【乙】文多用四字短句,明快有力,景物充满活力,【丙】文写景虚实结合,大多杭州人没有注意到欣赏西湖美景的最佳时间,同时也体现了写景人独到的审美情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读蔚县剪纸,完成下面各题

汉唐时代的民间剪纸,本是农耕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种造型符号,起初主要用于祭祀,后来渐渐用于装饰,张贴在民居建筑的门窗、墙壁、炕头、农具、箱橱上,装点生活,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抚慰精神世界,祈求风调雨顺,追求幸福生活,成为一种遍及全国城乡的民间生活与信仰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活态传统文化之一。

民间剪纸艺术传承的主体是妇女,工具是剪刀,因此又被称为“妇女的艺术”、“剪刀的艺术”。她以鲜明的地域性文化气质而存在,虽然各地剪纸艺人的作品在技法、题材、形式上有着共同的特征,但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在文化功能和纹饰造型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一般说来,以广东、福建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纤细秀丽、玲珑剔透,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江浙风格相商疏密流畅、精巧明快;以陕西、山东等地为代表的北方风格豪放精犷、浑厚淳朴。蔚县剪纸就是我国北方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枝奇葩。

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咸丰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俗称“蔚县窗花”。蔚县剪纸是借鉴了杨柳青年画、五强木版年画,在许多民间艺人的艰苦探索下创造出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蔚县剪纸与其它地方的剪纸艺术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一是以男人为从业主体,被称为“男人的艺术”;二是在剪制工具上不是用剪刀剪,而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刻刀刻;三是染色时将点染、涂染、晕染、套染、渲染等技法有机地结合运用,色彩明快绚丽,刨根儿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给人以和谐大方的乡土气息感;四是作品题材涉及戏曲人物、历史故事、祭典仪礼、京剧脸谱、传说故事、鸟兽鱼虫、节俗物象、吉祥福寿、草木花卉、五谷果蔬、仕女诸神、风景名胜等农耕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戏曲人物、花鸟鱼虫和京剧脸谱为代表。

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特别的鲜灵活脱,别具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 1 )概括选文第三段的主要内容。

( 2 )选文第二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 3 )“蔚县剪纸始于咸丰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这一句中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 4 )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除了文中的剪纸外,请你再列举一例,并简要概括其特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 1 )请概括说明“粉丝”这个名称的“可爱”之处。

( 2 )文中举了歌德、本﹒约翰逊和夏志清等人作为例证,这三个例子在论述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共同论述证了
不同之处:叔本华的例子论述了
本·约翰逊的例子论述了
夏志清的例子论述了

( 3 )结合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的“粉丝”和“知音”的不同,请分条概括。

( 4 )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写作。

沈从文说: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在阅读更多: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助手:

①题目“读你”中的“你”所指丰富,要先思考确定写作对象;如何去读?读出了什么?读懂了吗?这些在动笔之前都要想清楚。

②文体不限,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议论抒情。

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