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温州平阳县育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 自出心裁 阻遏 菜畦 进退维谷
B: 因地制宜 轩榭 赋闲 巧妙绝伦
C: 周而复始 缥缈 磐石 微不足道
D: 气息奄奄 劫难 感慨 消声匿迹
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

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

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③②④
C: ⑤③①②④
D: ③①②④⑤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
B: 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几岁了?
C: 你走上前问道:“大爷,请问北京路怎么走?”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B: “我不会杀猪了,”胡屠户道:“有我这贤婿,还怕后辈子靠不着怎的?”
C: 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 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C: 《强项令》选自《后汉书·酷吏传》,作者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D: 《雁门太守行》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有“诗鬼”之称。
6、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絮(dao) 烦躁 大大悟(chè) 经世奇才
B: 皱(zhě) 旁骛 至死不(jiè) 纷至踏来
C: 吟(shēn) 诬篾 自吹自(lěi) 诚惶诚恐
D: 预(gàn) 娴孰 目不园(kuī) 不言而喻
7、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无疑是对字体研究的专业思考广度的更高要求, 我们的周边,文字 ,有文字的地方就必然 着字体,字体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观感,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同时, 在认识我们自己。


A: 回顾 俯拾皆是 伴随 也是
B: 环顾 无处不在 伴随 就是
C: 回顾 无处不在 跟随 就是
D: 环顾 俯拾皆是 跟随 也是
8、下面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到秋天,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络绎不绝
B: 他往刷子上喷上清洁剂,然后嘴里哼着《洗刷刷》,开始一丝不苟地工作起来。
C: 黄山奇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棵棵都长得惟妙惟肖
D: 来到圆明园遗址,看到昔日规模宏伟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废墟,让人触目伤怀
9、下列依次填入文段面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阅读给予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它是一种最好的心灵涵养方式。阅读可得良师益友,________;阅读让人心生安宁,________;阅读亦能怡情养颜,________。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对镜觉面目可憎”,多年沉淀积累,琢颜如玉

李涉语:“偷得浮生半日闲。”静坐一隅捧卷而读,内心澄激

于谦有诗:“书卷多情似故人。”穿越时空倾情交流,酣畅淋漓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10、

在括号中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②曾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③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A: 问号 问号 不用标点符号
B: 句号 问号 顿号
C: 句号 逗号   顿号
D: 问号 逗号 不用标点符号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赏析
题 春 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 1 )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 2 )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必先其心志________

②入则无法家士________

③仆之________

④官大者,主之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不知木兰女郎
B: 舜发于畎亩中 此谓也
C: 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可以免于患乎?

( 4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②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 1 )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 2 )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 3 )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我知道,这粒种子 , 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 4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松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出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不像往年,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隔三差五地摘一次,而今年是一次全早早摘了,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但不久我就有些惊讶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在地。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而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⑩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 1 )第②段中说“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妻子为什么对葡萄叶子“颇有微词”?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 2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 3 )文章第①段用了较多笔墨在描写葡萄叶,其作用是什么?

( 4 )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生命之芯的认识。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以“我想明白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