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17年安徽省安庆杨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是( )

A: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的不对?”
B: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C: “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 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性差、延性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极易造成路面龟裂
B: 对待文学作品,首先应着眼于艺术,思想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必须附丽于艺术。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继续高密度全球组网,全球系统星座布局的完善将叱咤风云
D: “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中,以投射方式亮相的《清明上河图》让人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灾难中学会善良、学会担当、学会思辨、学会团结,才是入木三分的成长。
B: 很多同学主动在线向老师请教问题,这种孜孜不倦勤奋努力的精神值得提倡。
C: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抵达塞尔维亚,全方位指导抗疫工作,不吝赐教
D: 一场疫情,假期延期,老师们殚精竭虑 , 为学生精心准备特殊假期里的特殊课程。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调塑造了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C: 鲁迅的《风筝》一文,有对小兄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有对“精神虐杀”的自我反省,也有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
D: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记载了痛苦和磨难造就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共处。
B: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 他首先第一个发言,在众人的注视下分外高兴。
D: 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6、对下面文段中所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①白云依依,轻风袅袅。②江湾里停泊的龙舟盛装待发:红面黑须的洪圣神龙,昂首挺胸,威武无比;娇艳无须的天后神龙,鳞甲斑斓,灵气逼人;童面稚气的哪吒飞龙,翘起龙尾,英姿飒爽……③随着发令枪响,龙舟扬幡鼓棹,犹如一条条出海蛟龙,激起团团雪白浪花。④只见,锣鼓手端坐舟前,号子鼓点,时急时舒;桡手们聚集舟中,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把舵定航,胜券在握。⑤江心,桡楫击浪,龙舟竞渡;岸边,呐喊震天,人头攒动……⑥如此热烈壮观的龙舟赛,怎不令人惊叹震撼?


A: 第②句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描绘出龙舟色彩艳丽、形貌各异的特点,也写出了龙舟盛装待发的气势。
B: 第③句把起航的“龙舟”比作出海的条条“蛟龙”,生动地写出了龙舟竞发、浪花翻腾的壮观场面。
C: 第⑤句运用对偶的方法,描写了龙舟曲折前行、赛手口号声声的激烈场景,语言凝练,节奏感强。
D: 第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龙舟赛热烈壮观的场面让人震惊赞叹,极具感染力。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酝
B: 放 作
C: 寻
D: 娇 力 姐
8、下列划线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退(guì) 水(yǎo) 沉(dìān) 惊(hài)
B: 首(qiáo) 然(qiǎo) 寒(jìn) (dān)精竭虑
C: 默(qì) (sèn)透 (jiān)灭 (wéi)杆
D: 防(dī) 击炮(pò) 由(zhōng) 锐不可(dāng)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 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
B: 让我们在这令人肃然起敬的墓前鞠躬
C: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D: 坐在飞机上,看地球的芸芸众生,感觉美极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①眠。

笑摘园蔬漉②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①牸(zì):母牛。②漉:滤。

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交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出师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丙】中山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②盍:何不。③垣墉:墙壁。④若之何:为什么。

( 1 )下面各组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B: 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 不足外人道也
C: 宜付有司论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D: 先帝不臣卑鄙 不物喜,不以已悲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宜付有司其刑赏 每与臣此事
B: 亲贤臣,小人 今当离,临表涕零
C: 不偏私 牡丹之爱,乎众矣
( 3 )对甲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阙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于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
( 4 )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 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是为了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 文段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 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5 )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在所不惜。
B: 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眼于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 6 )用“/”线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无 鸡 者 弗 食 鸡 则 已 耳 去 饥 寒 犹 远。

(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童话的滋味

尤今


①精湛的厨艺能让人拥有一个富足的人生,而热爱美食的人,往往是快乐的人。所以,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


②有人问我:“什么年龄才是最恰当的受训期?”我竖起一根手指。对方惊问:“一岁?”“不!”我斩钉截铁地答道,“一个月——婴儿满月以后,便开始训练。”对方以为我胡言乱语,便一笑置之。


③然而,这是千真万确的呀!女儿满月后,每回烹饪,我便把她抱进厨房。她舒舒服服地躺在摇篮里,我快快乐乐地在炉子前挥动铲子。蒸、炸、煮、炒、焖、炖、烩之后,一股股食物的香味,化成一缕缕轻轻的风,飘进婴儿的鼻子,钻进婴儿的被子中,婴儿胖胖的身体都浸在甜、咸、酸、苦、辣的五味杂陈里。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婴儿对美食敏锐的嗅觉就在此刻形成了,婴儿对美食的欲望也在此时萌发了。


④因为深深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让她近在身边,不着痕迹地启发她对烹饪的兴趣。让她和我一起做,把笑声嵌进食物里,把乐趣镶入烹饪中,给她一生一世的快乐记忆。可君十八岁,一进厨房,十根手指便像水里的鱼一样。鱼在水中舞出无限的婀娜,她呢,以食物拼出无数华美的“图案”。


⑤到伦敦不久,她和两位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所房子。每个星期天早上,农夫会到附近的空地摆卖新鲜肉类和有机蔬菜,价格比超市的贵上好几倍,但是,女儿却觉得物有所值。

⑥她在电邮里如此写道:“蔬菜,就好像是刚刚从泥地里拔出来的,拿在手上,蔬菜的绿,仿佛便流满了手掌。妈妈,您常常说,肉类如果新鲜,叫它一声,它也会应。现在,买了一公斤五花肉,我叫了一声,它果真就应了……”


⑦读到这里,我“哈哈哈”地笑出声来。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


⑧可君返回新加坡度假的次日,便迫不及待地上超市,买齐东西,大展身手。


⑨她设计的两道菜肴是西式猪肉丸和蒜香西兰花;甜品呢,是烘烤小脆饼。


⑩母女角色互换。她全情投入、满心陶醉地煮;我呢,气定神闲地袖手旁观。


⑪她烹饪不用量匙,全凭感觉,天马行空地挥洒自如。两道菜肴都很美味,最大的特色是味道变化多端,不是开门见山的那种平坦、平直、平淡;它迂回曲折而又峰回路转。我注意到她善用柠檬皮和柠檬汁——柠檬抢味,有先声夺人的霸气,把它加入掺了乳酪碎的猪肉丸里,便恰到好处地驱除了味道的滞腻,并且巧妙地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至于在烘烤得有点焦脆的西兰花上面放入柠檬皮和柠檬汁,却像是一篇布局严谨的“微型小说”,令人有“意在言外”的惊喜。


⑫味道确实不错,可我嫌工序过于繁杂。然而,她却好整以暇地回应:“妈妈,工序多才出精品嘛!”


⑬餐后,她说:“等着我的甜品上桌呀!”


⑭她把桌上堆着的诸多原料“东拼西揍”地搅在一块儿,好像没多大工夫,就变出几盘又酥又香又薄又脆的小饼干。我一块接一块地吃,一连吃了十二块,撑得双眼鼓如金鱼。


⑮可君得意扬扬地说:“每回客人来,我便烤这饼干,大家都赞不绝口呢!我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风入口’,因为它就像一股香香的风,轻悠悠地飘进客人的口里!”说这话时,她的眸子溢满了蜜糖般的甜意。


⑯我这个懂得厨艺又热爱烹饪的女儿,在陌生的异乡里,把日子过得像童话一样快乐。

( 1 )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每空不超过10个字。

( 2 )品味下列语言,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女儿出世后,我就“处心积虑”地要把厨艺传授给她。(“处心积虑”为什么要加引号?)

②为了增添生活情趣,孩子小时,我经常“胡说八道”地娱乐他们;现在,孩子大了,居然懂得以同样的方式“投桃报李”!(“投桃报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3 )第⑪段详细描述女儿烹饪食物的过程,想象奇特,富有情趣,请作赏析。
( 4 )本文标题“童话的滋味”有哪几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人之歌》,回答问题。
人之歌
纪伯伦
①从古到今,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
②我曾遨游在无边无际的苍穹;我曾翱翔在虚幻的世界中;我接近过至高无上的光明的神界;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
③我受过孔子的教诲;听过梵天的哲理;也曾坐在菩提树下,伴随过佛祖释迦牟尼;可我现在仍是懵懵懂懂,信不信神明,我还在斗争。
④我曾在西奈山上看到过耶和华面谕摩西;曾在约旦河边见过基督显示的奇迹;还曾在麦地那听到过阿拉伯先知的教义;可我现在却仍感到迷茫、犹疑。
⑤我见到过巴比伦的强盛、埃及的光荣、希腊的威风,但从那些显赫的业绩里,我仍看到了虚弱、渺小和卑微。
⑥我曾与阿因·杜尔的巫师、亚述的祭司和巴勒斯坦的先知们坐在一起,但我至今仍在寻求真理。
⑦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
⑧我曾受过狼子野心的侵略者的蹂躏;也曾遭到豪强、暴君的奴役、欺凌;然而我仍有力量来同岁月进行斗争。
⑨这一切是我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我会见到和听到青年时代的事业和功勋;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后将皈依于上帝。
⑩从亘古到现在,我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直到千秋万代。
(选自伍倍子编《中外哲理散文选》)

( 1 )这首散文诗也采用第_____________人称,首尾_____________说明人类将永远存在下去,直至千秋万代。译者在翻译时也着意安排了一些韵脚,请用“_____________”将第③节中的韵脚标出来。

( 2 )第②段中的“如今我却被囚禁于物质的樊笼”与《雨之歌》的哪一句照应?第⑨段中“还将随着年迈而臻于完美,最终将皈依于上帝”又与其哪一句照应?

( 3 )纪伯伦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联系全文,看看作者在《人之歌》中表现出的情感。

( 4 )第⑦段中前面说“我记得降在印度的哲理、格言;能背诵出阿拉伯半岛居民心中的诗篇;也懂得那些体现西方人情感的音乐”;后面又说“但我仍是又瞎又聋,既看不清,也听不见”,这是不是前后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 5 )请列举两条关于对人生意义看法的名人名言。

四、写作(分值:60分)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选择,舍生取义是孟子的选择,先忧后乐是范仲淹的选择……选择时时见勇气,处处显智慧。请以“美好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可以记叙、抒情或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